字词 | 匴 | ||||||||||||||||||||||||||||||||||||||||||||||||||||||||||||
释义 | 匴suǎn ㄙㄨㄢˇ 卷十二匚部共16画 说文解字 卷十二 匚部 16画 U+5334 匴 穌管切 匴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十二下反切穌管切頁碼第425頁,第8字續丁孫 匴渌米籔也。从匚算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二十四反切蘇纂反頁碼第1014頁,第3行,第3字述 盝米籔也。從匚算聲。 鍇注臣鍇曰:「藪水中盝米,竹器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十二下反切穌管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2542頁,第1字許惟賢第1104頁,第9字 淥米籔也。 段注淥者,浚也。浚者,抒也。抒者,挹也。籔者,䉛也。䉛者,漉米籔也。然則匴與,䉛二字一物也。謂淅米訖,則移於此器內浚乾之而待炊。所謂滰淅也。《士冠禮》。爵弁,皮弁,緇布冠各一匴。注。匴,竹器名。今之冠箱也。古文匴爲篹。按淥米之籔𣃔非可盛冠。此必異物同名。或別有正字。俟考。 从匚。算聲。 段注穌管切。十四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近代)朱一今淘米籮及帽簏,古皆名匴。 錢一引申為凡竹器之稱。 匴字的相关索引
匴suǎn ㄙㄨㄢˇ 正文・子集下匚部共16画 康熙字典 正文 ・子集下 匚部 16画 U+5334 匴 匴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匚部 武英殿刻本: 第357頁,第1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54頁,第27字 標點整理本: 第84頁,第8字 音《唐韻》、《集韻》𡘋蘇管切,音算。 例又,《玉篇》:𥂖米藪。 音又,《集韻》:式撰切,音𦌔──同「㔯」,義同。一曰竹盤。 注解〔匴〕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匚部。 〔匴〕字拼音是suǎn,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匚、算。 〔匴〕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uǎn] ⑴ 古代行冠礼时装帽子的竹器。⑵ 一种厨房内用来漉米或盛东西盘样的竹器;竹器边缘。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匴suǎn ㄙㄨㄢˇ 匚部共16画半包围结构U+5334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匚部 16画 14画 半包围结构 ATHA SHBT HMLE 71714 无 U+5334 1314314251111325 横、撇、横、点、撇、横、点、竖、横折、横、横、横、横、撇、竖、竖折/竖弯 㔯 、 篹 、 𥮞 匴字概述〔匴〕字拼音是suǎn,部首是匚,总笔画是16画。 〔匴〕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匚、算”。 〔匴〕字仓颉码是SHBT,五笔是ATHA,四角号码是71714,郑码是HMLE。 〔匴〕字的UNICODE是U+5334,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1300,UTF-32:00005334,UTF-8:E5 8C B4。 〔匴〕字异体字是㔯、篹、𥮞。 匴的意思匴suǎnㄙㄨㄢˇ基本解释①古代行冠礼时装帽子的竹器。 ②一种厨房内用来漉米或盛东西盘样的竹器;竹器边缘。 匴的国语辞典解释匴suǎnㄙㄨㄢˇ详细解释名 ◎古代用来装帽子的竹器。 《广韵•上声•缓韵》:“匴,冠箱也。”《仪礼•士冠礼》:“爵弁、皮弁、缁布冠各一匴。”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匴的两岸词典解释匴suǎnㄙㄨㄢˇ详细解释◎古代行冠礼时用来盛帽子的竹器。 爵弁、皮弁、缁布冠各一匴(《仪礼‧士冠礼》)。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匴的字源字形秦 简 睡虎地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