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嗇 | |||||||||||||||||||||||||||||||||||||||||||||||||||||||||||||||
释义 | 嗇sè ㄙㄜˋ 卷五嗇部共13画 说文解字 卷五 嗇部 13画 U+55C7 嗇 所力切 啬 𠾂 、 𠻮 、 𤲷 、 𤲝 嗇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五下反切所力切頁碼第172頁,第1字續丁孫 𠾂異體𠻮、嗇
𤲷異體𤲝
附注朱駿聲《通訓定聲》:「此字本訓當為收穀,即穡之古文也。」商承祚《殷虛文字類編》:「卜辭从田,與許書嗇之古文合……穡字《禮記》皆作嗇,此穡、嗇一字之明證矣。」按:甲骨文像禾穗露積在野之形。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十反切疎憶反頁碼第427頁,第5行,第1字述
鍇注臣鍇曰:「歰音澀。《漢百官表》鄉有秋嗇夫職,聽訟收賦稅也。會意。」 反切………頁碼第427頁,第7行,第1字述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五下反切所力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920頁,第3字許惟賢第407頁,第4字
段注嗇濇㬪韵。《廣韵》引作歰。歰與濇皆不滑也。《大雅》云:好是家嗇。力民代食。箋云:但好任用是居家之吝嗇,於聚斂作力之人。令代賢者處位食祿。又云家嗇維寶。代食維好。箋云:言王不尙賢。但貴吝嗇之人與愛代食者而巳。《老子》曰:治人事天莫若嗇。《詩・序》云:其君儉嗇褊急。 从來㐭。來者㐭而臧之。故田夫謂之嗇夫。 段注說从來㐭之意也。嗇者,多入而少出。如田夫之務葢藏。故以來㐭會意。嗇夫見《左傳》所引《夏書》。漢制十亭一鄉。鄉有三老,有秩嗇夫,游徼,皆少吏之屬。許云:田夫謂之嗇夫者。若《郊特牲》先嗇,司嗇,報嗇,嗇皆謂農。古嗇穡互相假借。如稼穡多作稼嗇。《左傳》。小國爲𦾴。大國省穡而用之。卽省嗇也。所力切。一部。 一曰棘省聲。 段注來㐭者,會意。棘省聲者,形聲。別一說也。棘省,謂省竝朿爲單朿。來亦象朿。故云棘聲。然少迂矣。 凡𠾂之屬皆从𠾂。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近代)朱一从來从㐭,來即麥,後加禾為穡,不知字義者也。故古書稼穡作稼嗇。 錢一从來从㐭,來即麥也。後人稼牆字復加禾旁,此乃不通字義者之所為也。古稼穡字止作稼嗇。 白话解释啬,爱……。字形采用“來、 嗇字的相关索引
嗇sè ㄙㄜˋ 正文・丑集上口部共13画 康熙字典 正文 ・丑集上 口部 13画 U+55C7 嗇 啬 𠻮 、 𤲝 、 𤳋 、 𤲷 嗇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67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202頁,第5字 標點整理本: 第130頁,第4字 古文: 𠻮 、 𤲝 、 𤳋 、 𤲷 音《唐韻》:所力切;《集韻》、《韻會》:殺測切,𡘋音色。 例又,老子《道德經》:治人事天莫如嗇。〔註〕嗇者,有餘不盡用之意。 例又,《史記・倉公傳》:脈嗇而不屬。 例又,官名。 例又,與穡同。 注解〔嗇〕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嗇〕字拼音是sè,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回。 〔嗇〕字造字法是會意。甲骨文字形,象糧食收入穀倉形。小篆从來,从㐭,「來」指麥子,「㐭」( lǐng )指粮倉。本义是收穫穀物。 〔嗇〕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è] ⑴ 收穫穀物。後作「穡」。《儀禮•少牢饋食禮》:「宰夫以籩受嗇黍,主人嘗之,納諸内。」⑵ 愛惜。《吕氏春秋•先己》:「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嗇其大寶。」⑶ 節省;節儉。《老子》第五十九章⑷ 慳吝;吝嗇。《戰國策•韓策一》:「仲嗇於財,率曰散施。」⑸ 缺少;貧乏。明朱國楨《湧幢小品》卷十⑹ 貪圖;貪求。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夫小人之性,釁於勇,嗇於禍,以足其性,而求名焉者,非國家之利也。」⑺ 積。《方言》卷十二⑻ 通「濇」。阻塞不通。《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診其脈時,切之,腎脈也,嗇而不属。」⑼ 彌合;縫合。《字彙補•口部》:「嗇,又與繬同。縫也。《泉志》有兩嗇錢。」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嗇sè ㄙㄜˋ 口部共13画上下结构U+55C7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啬 口部 13画 10画 上下结构 FWWK GOWR BOJJ 40601 无 U+55C7 1234341252511 横、竖、撇、点、撇、点、横、竖、横折、竖、横折、横、横 啬 、 廧 、 穡 、 𠎸 、 𠹫 、 𠻮 、 𠾂 、 𤲝 、 𤲷 、 𤳋 嗇字概述〔嗇〕字拼音是sè,部首是口,总笔画是13画。 〔嗇〕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土、从、回”或“""、回”。 〔嗇〕字造字法是會意。甲骨文字形,象糧食收入穀倉形。小篆从來,从㐭,「來」指麥子,「㐭」( lǐng )指粮倉。本义是收穫穀物。 〔嗇〕字仓颉码是GOWR,五笔是FWWK,四角号码是40601,郑码是BOJJ。 〔嗇〕字的UNICODE是U+55C7,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1959,UTF-32:000055c7,UTF-8:E5 97 87。 〔嗇〕字异体字是啬、廧、穡、𠎸、𠹫、𠻮、𠾂、𤲝、𤲷、𤳋。 嗇的笔顺Loading... 嗇的意思嗇啬sèㄙㄜˋ基本解释①收穫穀物。後作「穡」。《儀禮•少牢饋食禮》:「宰夫以籩受嗇黍,主人嘗之,納諸内。」 ②愛惜。《吕氏春秋•先己》:「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嗇其大寶。」 ③節省;節儉。《老子》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嗇。」 ④慳吝;吝嗇。《戰國策•韓策一》:「仲嗇於財,率曰散施。」 ⑤缺少;貧乏。明朱國楨《湧幢小品》卷十。「竹有節而嗇華,梅有花而嗇葉。」 ⑥貪圖;貪求。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夫小人之性,釁於勇,嗇於禍,以足其性,而求名焉者,非國家之利也。」 ⑦積。《方言》卷十二。「嗇,積也。」 ⑧通「濇」。阻塞不通。《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診其脈時,切之,腎脈也,嗇而不属。」 ⑨彌合;縫合。《字彙補•口部》:「嗇,又與繬同。縫也。《泉志》有兩嗇錢。」 详细解释動 1.會意。甲骨文字形,象糧食收入穀倉形。小篆从來,从㐭,「來」指麥子,「㐭」( lǐng )指粮倉。本義:收穫穀物。 2.同本義harvest。 (嗇)此字本訓當爲收谷,即穡之古文也。轉註爲愛濇之義,或借爲濇。 ——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臘之祭也,主先嗇而祭司嗇也。 —— 《禮記·郊特牲》嗇夫承命。 —— 《儀禮·覲禮》王狩,嗇人不從。 —— 《儀禮·夏小正》。按,重農事也。主人出,寫嗇於房。 —— 《儀禮·特牲禮》。注:「嗇者,農力之成功。」主先嗇而祭司嗇也。 —— 《禮記·郊特牲禮》。疏:「種曰稼,斂曰嗇。」舍我嗇事。 —— 《史記·殷本紀》嗇黍。 —— 《儀禮·少牢禮》。注:「收斂曰嗇。」服田力嗇。 —— 《漢書·成帝紀》 嗇事(農事);嗇夫(農夫,同穡夫,穡人);嗇黍(收穫的黍稷) 3.愛惜cherish。 嗇,愛濇也。 —— 《說文》治人事天,莫若嗇。 —— 《老子》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嗇其大寶。 —— 《呂氏春秋·先己 吝嗇(過分愛惜自己的財物);嗇神(愛惜精神);嗇氣(愛惜保養元氣);嗇養(猶保養) 4.節省;節儉economize; save。 少費謂之嗇。 —— 《韓非子·解老》 嗇夫(儉省節用的人) 形容词 1.吝嗇,慳嗇stingy; miserly。 夫小人之性,釁於勇,嗇於禍。 ——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注:「貪也。」晚節嗇。 —— 《史記·五宗世家》嗇,貪也。凡貪而不施,或曰之嗇。 —— 《方言十》仲嗇於財。 —— 《戰國策·韓策》 嗇後(迷信。指上天吝嗇給人的壽命,使之早死);嗇克(亦作嗇刻。吝嗇,刻薄);嗇吝(亦作嗇恡。吝嗇);嗇細(吝嗇,小氣) 2.猶歉。收成不好 poor harvests。 嗇年(歉收之年) 3.閉塞不通stop up; block。 診其脈時,切之,腎脈也,嗇而不屬。 —— 《史記·扁鵲倉公傳》 嗇字的翻译
嗇的国语辞典解释嗇啬sèㄙㄜˋ详细解释形 ◎俭省。 《管子•五辅》:“纤啬省用,以备饥馑。” 吝啬、悭啬。 名 ◎耕作的事。 《汉书•卷一○•成帝纪》:“服田力啬,乃亦有秋。”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嗇的两岸词典解释嗇啬sèㄙㄜˋ详细解释1.小气;俭省。 吝啬、俭啬。 2.姓。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嗇的字源字形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