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土崩瓦解 | |||||||||
释义 | tǔbēngwăjiě 土崩瓦解
土崩瓦解的意思词语解释土崩瓦解tǔ bēng wǎ jiě
翻译
引证解释
国语辞典土崩瓦解tǔ bēng wǎ jiě
土崩瓦解的字义分解
【土崩瓦解】的常见问题
tǔbēngwǎjiě 土崩瓦解
拼音: tǔ bēng wǎ jiě 怎么读 注音: ㄊㄨˇ ㄅㄥ ㄨㄚˇ ㄐㄧㄝˇ 感情 贬义成语 近义词: 支离破碎 分崩离析 四分五裂 反义词: 牢不可破 固若金汤 坚不可摧 坚如磐石 安如泰山 土崩瓦解的意思像土块散开;瓦片破碎一样。形容彻底崩溃;不可收拾。 出处:东汉・班固《秦纪论》:“秦之积弱,天下土崩瓦解。”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例子: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七) 正音:“解”,读作“jiě”,不能读作“jiè”、“xiè”。 辨析:“土崩瓦解”和“分崩离析”都有“分裂、瓦解、崩溃”之意。“土崩瓦解”指彻底崩溃;含有比喻色彩;而“分崩离析”指人员分散;不能团结在一起。 歇后语: 1. 大炮轰瓷器 —— 土崩瓦解 谜语: 泥屋倒塌 (谜底:土崩瓦解) 故事: 商朝末年,商纣王贪恋酒色,荒淫无道,整天花天酒地,寻欢作乐,不理朝政,听信谗言,残害忠良。闹得民不聊生,周武王应时而起,率军攻破商都。商纣王在鹿台上吊自杀,商朝政权的垮台就像瓦片碎裂、泥土崩溃一样迅速。 土崩瓦解的详细解释【释义】土石崩塌、砖瓦破碎。比喻人民的反抗,及政权内部的争斗。语本《史记・卷一一二・主父偃列传》。后亦用“土崩瓦解”来比喻澈底溃败,不可收拾。 【典源】《史记・卷一一二・主父偃列传》是时赵人徐乐、齐人严安俱上书言世务,各一事。徐乐曰︰“臣闻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古今一也。何谓土崩?[1]之末世是也。陈涉无千乘之尊,尺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无乡曲之誉,非有孔、墨、曾子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也,然起穷巷,奋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从风,此其故何也?由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也),俗已乱而政不修,此三者陈涉之所以为资也。是之谓土崩。故曰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何谓瓦解?[2]、[3]、[4]、[5]之兵是也。七国谋为大逆,号皆称万乘之君,带甲数十万,威足以严其境内,财足以劝其士民,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为禽于中原者,此其故何也?非权轻于匹夫而兵弱于陈涉也,当是之时,先帝之德泽未衰而安土乐俗之民众,故诸侯无境外之助。此之谓瓦解,故曰天下之患不在瓦解。由是观之,天下诚有土崩之势,虽布衣穷处之士或首恶而危海内,陈涉是也。况三晋之君或存乎!天下虽未有大治也,诚能无土崩之势,虽有彊国劲兵不得旋踵而身为禽矣,吴、楚、齐、赵是也。况群臣百姓能为乱乎哉!此二体者,安危之明要也,贤主所留意而深察也。……” 注解[1]秦:朝代名。公元前248∼前207,战国秦灭六国后,秦王政统一天下,建都咸阳,实行中央集权。因秦始皇专制独裁,二世皇帝残暴统治,致使六国遗民纷纷起兵抗暴,后为刘邦所灭。 [2]吴:国名。周代太王长子泰伯受封于吴地,在今江苏省吴锡县。传至夫差,为越王句践所灭。 [3]楚:国名。周成王封熊绎于楚,春秋时称王,为战国七雄之一。领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后为秦所灭。 [4]齐:国名。位于今山东省一带。周武王封姜太公于此,传至战国时,君位被权臣田氏篡夺。后为秦国所灭。 [5]赵:国名。战国时七雄之一。约统有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带。后为秦国所灭。 【典故】“土崩”是指土石崩落,则土石之上的东西,必然随之消解倾覆。“瓦解”则是指砖瓦破碎。砖瓦破碎可以再行修复,较之于土崩,相对损害程度较轻。在汉代,徐乐为劝谏汉武帝的穷兵黩武,所以曾上书谈到当时的国家情况,分别用了“土崩”与“瓦解”这两个语词,加以说明二者的不同,借此劝导武帝施政爱民。根据史书的记载,当时的社会实况是这样的︰西汉自汉初的文景之治,经过长期的休养生息,国力充沛。汉武帝雄才大略,即位后一改汉初无为而治的政策,进行了许多重要的改革,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货币,建立年号,继续削藩、加强中央集权,并取消和亲、主动出击匈奴,使得汉朝声威大振。但长期对外用兵,让原本丰裕的国力消耗殆尽。为了应付庞大的军费,武帝又开纳捐之例,定盐铁酒国营专卖,设均输平准法,但诸多措施,仍无法挽救日渐颓败的国势。而以钱买爵,造成贪污风气;重用酷吏,律令严苛,更使臣民刑狱甚滥,生活痛苦。徐乐亟思挽救国势,便上书向武帝陈述治国之道,他特别强调地举史事说明:“国家最大的忧患,在于土崩,而不在于瓦解。所谓的土崩,就是人民因为不堪暴政之苦,终于群起反抗。所谓的瓦解,就是政权内部的互相斗争。土崩将让旧有的政权遭到推翻,建立新的政权;而瓦解只是造成人事的改变而已。”徐乐希望能惕励武帝不可一味地穷兵黩武,更应该体谅人民的疾苦,使得人民能够真正安居乐业,这样一来,自然能够威震天下,平服四夷。到了班固写〈秦纪论〉时,“土崩”与“瓦解”已经合用,作为一句成语来使用。后来“土崩瓦解”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澈底溃败,不可收拾。此语另见用于《鬼谷子・抵巇》,以《鬼谷子》时代较多疑虑,故仍以《史记》为源。 【书证】
【用法】㈠ 语义形容土石崩塌、砖瓦破碎的情景。 类别用在“屋舍崩塌”的表述上。 例句①可怕的土石流让许多屋舍土崩瓦解。 ②看到地震后灾区土崩瓦解的镜头,真是令人触目惊心。 ㈡ 语义比喻澈底溃败,不可收拾。 类别用在“溃散瓦解”的表述上。 例句①民心士气凝聚不易,但要它土崩瓦解可快得很。 ②许多的旧制度在一连串的改革后,正处于土崩瓦解中。 ③这个计划得由大家群策群力完成,任何人离开,都将使计划土崩瓦解。 ④经理要是一直如此刚愎自用,最后一定众叛亲离,公司也就土崩瓦解了。 ⑤有人在股市不断散播谣言,好不容易重建的投资人信心,又再次土崩瓦解了。 【辨识】同义“土崩瓦解”及“分崩离析”都是用来形容组织团体的破裂。 异义“土崩瓦解”侧重于组织团体结构的垮台、崩解 ;“分崩离析”侧重于组织团体内部的离散、分裂。 例句
土崩瓦解的翻译
土崩瓦解成语接龙“解”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土”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土崩瓦解字义分解土读音(tǔ), 土部,共3画 ①.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 如: 土壤。黄土。 ②. 疆域。 如: 国土。领土。 ③. 本地的,地方性的。 如: 故土。 ④.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 如: 土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 ⑤. 不合潮流。 如: 土气。 ⑥. 未熬制的鸦片。 如: 烟土。 ⑦.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⑧.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 如: 土族。 ⑨. 姓。 查看详细解释 崩读音(bēng), 山部,共11画 ①. 倒塌。 如: 崩塌。崩坍。崩毁。崩解(jiě)。崩溃。崩决。崩颓。分崩离析。 ②. 破裂。 如: 崩裂。把气球吹崩了。 ③. 崩裂的东西击中。 如: 放爆竹崩了手。 ④. 败坏。 如: 礼坏乐(yuè)崩。 ⑤. 称枪毙。 如: 拉出去崩了。 ⑥. 君主时代称帝王死。 如: 驾崩。 查看详细解释 瓦读音(wǎ,wà), 瓦部,共4画 ㈠ 瓦 [ wǎ ]①. 用陶土烧成的。 如: 瓦罐。瓦器。瓦釜雷鸣(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 ②. 〔~特〕电的功率单位。简称“瓦”。 ③. 用陶土烧成的覆盖房顶的东西。 如: 瓦当(dāng )(即瓦筒之头)。瓦匠。 ㈡ 瓦 [ wà ]①. 盖瓦。 如: 这间房就等瓦瓦(wǎ)了。 查看详细解释 解读音(jiě,jiè,xiè), 角部,共13画 ㈠ 解 [ jiě ]①. 剖开,分开。 如: 解剖。分解。瓦解。解体。 ②. 把束缚着、系着的东西打开。 如: 解开。解甲归田。解囊相助。 ③. 除去,除,废除,停止。 如: 解放(➊使广大人民群众脱离压迫;➋解除束缚而得到自由)。解除。解饿。解乏。解惑。解疑。解围。解脱。解雇。解聘。解散。解毒。 ④. 溶化。 如: 溶解。解冻。 ⑤. 讲明白,分析说明。 如: 解释。解析。解说。劝解。解嘲。 ⑥. 懂,明白。 如: 理解。见解。 ⑦. 调和,处理。 如: 解决。和解。调(tiáo )解。排解。 ⑧. 高兴,开心。 如: 解颜而笑。 ⑨. 排泄。 如: 解手。 ⑩. 代数方程中未知数的值。 ⑪. 演算方程式。 如: 解方程。 ⑫.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进学解》。 ㈡ 解 [ jiè ]①. 发送。 ②. 押送财物或犯人。 如: 押解。起解。解差(chāi)。解回北京。 ㈢ 解 [ xiè ]①. 古同“懈”,松弛,懈怠。 ②. 古同“邂”,邂逅。 ③. 旧时指杂技表演的各种技艺,特指骑在马上表演的技艺。 如: 卖解的。跑马卖解。 ④. 〔~湖〕湖名,在中国山西省。 ⑤. 姓。 查看详细解释 土崩瓦解成语组词土的成语崩的成语瓦的成语解的成语 土崩瓦解相似的成语瓦解土崩冰消瓦解分化瓦解瓦解冰消瓦解冰泮桑落瓦解瓦解云散土崩鱼烂鱼烂土崩冰散瓦解瓦解星飞瓦解冰销瓦解星散望风瓦解鱼烂瓦解土鸡瓦犬土鸡瓦狗天崩地解难解难分难分难解土生土长本乡本土解铃系铃土头土脑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