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释义

yín ㄧㄣˊ

卷十三土部共9画
说文解字

卷十三

土部

9画

U+57A0

語斤切

𡋳 、 圻

垠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語斤切頁碼455頁,第13

𡋳地垠也。一曰岸也。从土𥃩聲。

圻垠或从斤。

卷别卷二十六反切語殷反頁碼1070頁,第3行,第3

圻地垠也。從土𥃩聲。一曰岸也。

反切………頁碼1070頁,第4行,第1

或從土、斤。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語斤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2759頁,第2許惟賢1199頁,第5

圻𡋳㖾也。

段注咢字各本無。今補。玄應書卷八引圻,地圻咢也。《文𨕖・七發》注引圻,地圻堮也。堮者,後人增土。咢則許書本然。淺人以咢爲怪。因或改或刪耳。按古者邊畍謂之垠咢。《周禮・典瑞》、《輈人》、《禮記・郊特牲》、《少儀》、《哀公問》五注皆云圻鄂。圻或作沂。張平子《西京賦》作垠鍔。注引許氏《淮南子注》曰:垠鍔,端厓也。《甘泉賦》李注曰:鄂,垠鄂也。按垠亦作圻。或作沂者叚借字。《淮南書》亦作㙬。《玉篇》曰:古文也。咢作鄂作鍔者,皆叚借字。或作𡓐𡑇者,異體也。咢者,譁訟也。叚借之,毛詩鄂不韡韡。鄂葢本作咢。毛傳曰:咢猶咢咢然,言外發也。箋云:承華者曰咢,不當作柎。柎,咢足也。毛意本謂花瓣外出者。鄭牋則以詩上句爲華,不謂蒂。故謂咢爲下系於蒂,而上承華瓣者。毛云:咢咢猶今人云齾齾。毛、鄭皆謂其四出之狀。《長笛賦》注,《字林》始有从卪之鄂,垠咢字之別體也。俗卪阝混殽,故作鄂不作卾,物之邊畍有齊平者。有高起者,有捷業如鋸齒者,故統𧦝之曰垠咢。有單言垠,單言咢者。如《甘泉賦》旣云亾鄂,又曰無垠是也。故許以地垠咢釋垠。《廣韵》曰:圻,圻堮,又岸也。正本《說文》。

从土𥃩聲。

段注語斤切。十三部。《廣韵》又語巾切

一曰岸也。

段注岸者,水厓陖而高者也。亦曰垠。

垠或从斤。

段注斤聲也。古斤聲與幾聲合韵冣近。故《周禮》故書畿爲近,《田部》曰:以遠近言之則言畿也。鄭曰:畿猶限也。是王畿可作王圻。王圻亦可作王垠也。

垠【行】。

圻與畿音誼近,脂諄相轉。

垠,田地边界。一种说法认为,“垠”是河岸。字形采用“土”作边旁,“艮”是声旁。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02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1161頁,第9字
3黃侃手批第864頁
4說文校箋第605頁,第11字
5說文考正第541頁,第5字
6說文今釋第2006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3358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6728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876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360頁,第8字
11標注說文第581頁,第13字
12說文注箋第4793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13258頁【補遺】第17996頁
14通訓定聲第3227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200頁【崇文】第4797頁
16說文句讀第1983頁
17章授筆記第568頁,第6字
18古字詁林第十冊,第273頁,第4字
19古字釋要第1254頁,第1字

康熙字典原文

古文: 㙬 、 𡊷𡏴

唐韻》:語巾切;《集韻》:魚巾切;《韻會》:疑巾切,𡘋音銀──地埒也、岸也。
爾雅・釋地》:九天之際曰九垠
楚辭・遠遊》:逴絕垠乎寒門。〔註〕北極之門。
淮南子・天文訓》:氣有漢垠。揚雄〈甘泉賦〉:漂龍淵而還九垠兮,窺地底而上回。又,天閒決兮地垠開

又,《集韻》:魚斤切;《韻會》:疑斤切,𡘋音䖐──義同。

又,與圻通。見圻字註。

又,《集韻》:五斤切,音痕。
博雅》:崖也。亦作沂。

又,古恨切,音艮──土有起跡。

又,通作銀,界限也。

又,叶五堅切,音姸。
楚辭・遠遊》:道可受兮而不可傳,其小無內兮,其大無垠。
〇〔按〕叶音宜,歸本韻,傳在先韻,言在元韻,《字彙》魚軒切,音言,《正字通》因之,誤。今依《韻補》改正。

从土、从艮。艮,止也,止于其所也。

注解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Cibaoj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8 17:2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