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墳 | |||||||||||||||||||||||||||||||||||||||||||||||||||||||||
释义 | 墳fén ㄈㄣˊ 卷十三土部共15画 说文解字 卷十三 土部 15画 U+58B3 墳 符分切 坟 墳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十三下反切符分切頁碼第456頁,第17字續丁孫 墳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二十六反切扶云反頁碼第1073頁,第2行,第3字述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十三下反切符分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2769頁,第1字許惟賢第1203頁,第6字
段注此渾言之也。析言之則墓爲平處。墳爲高處。故《檀弓》孔子曰:古者墓而不墳。邯鄲淳孝女曹娥碑曰:丘墓起墳。鄭注《禮記》曰:墓謂兆域。今之封塋也。土之高者曰墳。此其別也。《方言》曰:冢,秦晉之閒謂之墳。或謂之培。或謂之堬。或謂之埰。或謂之埌。或謂之壠。自關而東謂之丘。小者謂之塿。大者謂之丘。此又別國《方言》之不同也。墳之義多引申叚借用之。如厥土黑墳。公置之地,地墳。此引申之用也。如遵彼汝墳。借墳爲坋。《周禮》墳衍。借墳爲濆也。 从土。賁聲。 段注符分切。十三部。 白话解释坟,墓地。字形采用“土”作边旁,“贲”是声旁。 字形解说此字始見於篆文。《說文‧土部》:「墓也。从土、賁(ㄅㄣ)聲。」賁表音讀,同時兼表「大」意。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經典文字辨證書》以「坟」為「墳」之俗體,大陸即以之為「墳」之規範字,從土、文聲。在六書中亦屬於形聲。 墳字的相关索引
墳fén ㄈㄣˊ 正文・丑集中土部共15画 康熙字典 正文 ・丑集中 土部 15画 U+58B3 墳 坟 𡏶 墳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丑集中 部首:土部 武英殿刻本: 第557頁,第15字 同文書局本: 第239頁,第18字 標點整理本: 第171頁,第29字 古文: 𡏶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符分切,音汾。 例又,水涯曰墳,大防也,所以扞水。 例又,《白虎通》:三墳,分也。論三才之分,天地人之始也。孔安國〈尚書序〉:伏犧、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 例又,大也。 例又,與羵同。〈魯語〉:土之怪曰墳羊。 音又,《廣韻》、《正韻》:房吻切;《集韻》、《韻會》:父吻切,𡘋音憤──土膏肥也。 音又,《集韻》:部本切,音笨──土沸起也。 卷目:考證・丑集中 部首:土部 愛日堂藏本: 第121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42頁,第27字 《周禮・春官》司烜氏共墳燭。 謹照原書春官改秋官。 注解〔墳〕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中,康熙部首是土部。 〔墳〕字拼音是fé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土、賁。 〔墳〕字造字法是形聲。從土,賁( bēn )聲。本义是大防。 〔墳〕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fén] ⑴ 封上隆起的墓。泛指墳墓。《説文•土部》:“墳,墓也。”⑵ 堤岸;水邊高地。《爾雅•釋丘》:“墳,大防。”⑶ 順從。《管子•君臣下》:“墳然若一父之子,若一家之實,義禮明也。”⑷ 大。《爾雅•釋詁上》:“墳,大也。”⑸ 劃分。《廣韻•釋詁一》:“墳,分也。”⑹ 三墳的簡稱。(即伏羲、神農、黃帝之書)。泛指古代典籍。如:三墳五典。晋潘尼《贈陸機出爲吴王郎中令》:“振鱗南海,濯翼清流。婆娑翰林,容與《墳》、《丘》。”⑺ 姓。㈡ [fèn] ⑴ 土質肥沃。《廣韻•吻韻》:“墳,土膏肥也。”⑵ 隆起;高起。《集韻•混韻》:“墳,土起。”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墳fén ㄈㄣˊ 土部共15画左右结构U+58B3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坟 土部 15画 12画 左右结构 FFAM GJTC BEEL 44186 无 U+58B3 121121222511134 横、竖、提、横、竖、横、竖、竖、竖、横折、横、横、横、撇、点 坟 、 賁 、 隫 、 墳 、 𡏶 、 𡼝 墳字概述〔墳〕字拼音是fén,部首是土,总笔画是15画。 〔墳〕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土、賁”。 〔墳〕字造字法是形聲。從土,賁( bēn )聲。本义是大防。 〔墳〕字仓颉码是GJTC,五笔是FFAM,四角号码是44186,郑码是BEEL。 〔墳〕字的UNICODE是U+58B3,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2707,UTF-32:000058b3,UTF-8:E5 A2 B3。 〔墳〕字异体字是坟、賁、隫、墳、𡏶、𡼝。 墳的笔顺Loading... 墳的意思全部fén1fèn2 墳坟1fénㄈㄣˊ基本解释①封上隆起的墓。泛指墳墓。《説文•土部》:“墳,墓也。” ②堤岸;水邊高地。《爾雅•釋丘》:“墳,大防。” ③順從。《管子•君臣下》:“墳然若一父之子,若一家之實,義禮明也。” ④大。《爾雅•釋詁上》:“墳,大也。” ⑤劃分。《廣韻•釋詁一》:“墳,分也。” ⑥三墳的簡稱。(即伏羲、神農、黃帝之書)。泛指古代典籍。如:三墳五典。晋潘尼《贈陸機出爲吴王郎中令》:“振鱗南海,濯翼清流。婆娑翰林,容與《墳》、《丘》。” ⑦姓。 详细解释名词 1.形聲。從土,賁( bēn )聲。本義:大防。 2.同本義embankment。 墳,大防。 —— 《爾雅·釋丘》墳莫大於河墳。 —— 《爾雅釋地》遵彼汝墳。 —— 《詩·周南·汝墳》。傳:「大防也。」 注:「或曰 河墳, 汝墳、 淮墳也。」 3.土堆mound。 崇墳夷靡。 —— 潘岳《射雉賦》。注:「今呼爲塘。」登大墳以遠望兮。 —— 屈原《九章·哀郢》 墳家(用土堆成的墳包) 4.通「濆」。水邊;沿河的高地highland。 墳,地大也,青幽之間,凡土而高大者謂之墳。 —— 《方言》背墳衍之廣陸兮。 —— 王粲《登樓賦》遵彼汝墳,伐其條枚。 —— 《詩·周南·汝墳》墳延者六施,六七四十二尺而至於泉。 —— 《管子·地員》 5.特指墳堆,墳墓grave。 墳,墓也。 —— 《說文》。按,此字本訓大防也。墳,冢。秦晉之間謂之墳。 —— 《方言十三》。注:「墳取名於大防也。」古也,墓而不墳。 —— 《禮記·檀弓》。注:「土之高者謂之墳。」出郭門直視,但見近與墳。 —— 《古詩十九首》古也墓而不墳。 —— 《禮記·檀弓上》不治墳,欲爲省。 —— 《史記·文帝本紀》吾往河陽省墳墓。 —— 唐· 韓愈《祭十二郎文》 墳兆(墳墓之間的界域);墳陵(帝王的陵墓) 6.古代典籍名ancient classics。 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 《左傳·昭公十二年》 墳典(墳策、墳籍、墳素,都泛指古書,古籍) 動 1.起土堆;築墳mound; bury。 漸就壤墳。 —— 《後漢書·明帝紀》。注:「起也。」 墳土(墓葬) 2.劃分divide。 地方九則,何以墳之? —— 《楚辭·天問》 形容词 1.大big。 牂羊墳首。 —— 《詩·小雅·苕之華》共墳燭庭燎。 —— 《周禮·司烜氏》。注:「大也。」 墳燭(大火炬);墳首(大頭);墳倉(大糧倉) 2.順從的obedient。 墳然若一父之子,若一家之實,義禮明也。 —— 《管子》 墳坟2fènㄈㄣˋ基本解释①土質肥沃。《廣韻•吻韻》:“墳,土膏肥也。” ②隆起;高起。《集韻•混韻》:“墳,土起。” 墳字的翻译
墳的国语辞典解释全部fén1fèn2 墳坟1fénㄈㄣˊ详细解释名 1.用土筑成高起的墓。 宋•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词:“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坟墓。 2.堤防、高地。 《诗经•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汉•毛亨•传:“坟,大防也。”《楚辞•屈原•九章•哀郢》:“登大坟以远望兮,以舒吾忧心。”清•王夫之•通释:“坟,隄岸也。” 3.古代的经书典籍。 三坟五典。 形 ◎大的。 《诗经•小雅•苕之华》:“牂羊坟首,三星在罶。”汉•毛亨•传:“坟,大也。” 墳坟2fènㄈㄣˋ详细解释动 ◎土地隆起。 《左传•僖公四年》:“公祭之地,地坟。” 形 ◎土质肥沃。 《书经•禹贡》:“厥土黑坟,厥草惟繇,厥木惟条。”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墳的两岸词典解释墳坟fénㄈㄣˊ详细解释1.用土、砖石或混凝土等在墓穴上方堆成高于地表的墓包。 祖坟、祭坟、坟冢。 2.古代的典籍。 坟籍、三坟五典。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墳的字源字形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