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夭 | ||||||||||||||||||||||||||||||||||||||||||||||||||||||||||||
释义 | 夭yāo ㄧㄠ 卷十夭部共4画 说文解字 卷十 夭部 4画 U+592D 夭 於兆切 夭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十下反切於兆切頁碼第344頁,第1字續丁孫 夭屈也。从大,象形。凡夭之屬皆从夭。 附注林義光《文源》:「奔走字篆从夭……象兩手搖曳形。」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象走(跑步)時兩臂擺動之形。」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二十反切依少反頁碼第837頁,第2行,第1字述 屈也。從大,象形。凡夭之屬,皆從夭。 鍇注臣鍇曰:「夭,矯其頭頸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十下反切於兆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1974頁,第2字許惟賢第863頁,第5字 屈也。从大。象形。 段注象首夭屈之形也。隰有莀楚傳曰:夭,少也。《桃夭》傳曰:夭夭,桃之少壯也。《凱風傳》曰:夭夭,盛皃也。《月令》注曰:少長曰夭。此皆謂物初長可觀也。物初長者尙屈而未申。叚令不成遂,則終於夭而已矣。故《左傳》、《國語》注曰:短折曰夭。《國語》注又曰:不終曰夭。又曰:夭,折也。孟康注《五行志》曰:用人不以次弟爲夭。皆其引申之義也。《論語》。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上句謂其申。下句謂其屈。不屈不申之閒,其斯爲聖人之容乎。於兆切。二部。按亦於喬切。古平上無《異義》。後人乃別之。 凡夭之屬皆从夭。 白话解释夭,屈身。字形采用“大”作边旁,像人扭头屈身的样子。所有与夭相关的字,都采用“夭”作边旁。 字形解说甲骨文、金文字形都像人擺動手臂奔跑的樣子,在六書中屬於獨體象形。戰國文字則於腰部之處增一曲筆,表示手臂甩動飛快的意思。至篆文,則將原為擺動的手臂形變為兩手下垂,並在「大」字的上端彎曲其形,以像屈頸的樣子。其後的字形均依篆文而來。在六書中屬於變體象形。 夭字的相关索引
夭yāo ㄧㄠ 正文・丑集下大部共4画 康熙字典 正文 ・丑集下 大部 4画 土 U+592D 夭 夭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丑集下 部首:大部 武英殿刻本: 第589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249頁,第3字 標點整理本: 第184頁,第5字 音《廣韻》:於嬌切;《集韻》、《韻會》:於喬切;《正韻》:伊堯切,𡘋音妖──色愉貌。 例又,草盛貌。 例又,少好貌。 例又,災也。 例又,閎夭,人名。文王四友之一,武十亂之一。 例又,栢夭,馬名。見《列子》。 音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烏皓切,音襖──未壯也。 音又,《廣韻》、《集韻》、《韻會》:於兆切;《正韻》:伊鳥切。𡘋同「𣧕」。 音又,《集韻》:烏酷切,音沃。 音又,苦緺切,音歪。白樂天詩:錢塘蘇小小,人道最夭斜。自註:夭音歪,收入九佳。 音又,叶於糾切,音黝。韓愈〈韋夫人墓銘〉:歸逢其良,夫夫婦婦,獨不與年,而卒以夭。婦音阜。歐陽修〈蔡君山墓銘〉:退之有言,死孰爲夭;子墓予銘,其傳不朽。 例別作芺叐关。 卷目:考證・丑集下 部首:大部 愛日堂藏本: 第128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42頁,第36字 《詩・小雅》夭夭是椓。 謹照原文夭夭改天天。 注解〔夭〕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下,康熙部首是大部。 〔夭〕字拼音是yāo,独体字,可拆字为㇒、大,五行属土。 〔夭〕字造字法是象形。小篆字形,象头部屈曲的样子。本义是屈,摧折。 〔夭〕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āo] ⑴ 草木茂盛美丽⑵ 未成年的人死去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夭yāo ㄧㄠ 丿部共4画独体字U+592DCJK 基本汉字 一级汉字次常用字通用字独体字 汉语字典 丿部 4画 独体字 象形字 土 TDI HK MGD 20804 1130 5618 U+592D 3134 撇、横、撇、捺 枖 、 殀 、 𡕟 、 𡝩 、 𡰭 、 𣧕 、 𣨘 夭字概述〔夭〕字拼音是yāo,部首是丿,总笔画是4画,是独体字。 〔夭〕字是独体字,五行属土。 〔夭〕字造字法是象形。小篆字形,象头部屈曲的样子。本义是屈,摧折。 〔夭〕字仓颉码是HK,五笔是TDI,四角号码是20804,郑码是MGD,中文电码是1130,区位码是5618。 〔夭〕字的UNICODE是U+592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2829,UTF-32:0000592d,UTF-8:E5 A4 AD。 〔夭〕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0126,属次常用字。 〔夭〕字异体字是枖、殀、𡕟、𡝩、𡰭、𣧕、𣨘。 夭的笔顺Loading... 夭的意思全部yāo1ǎo2 夭1yāoㄧㄠ基本解释①草木茂盛美丽。~~(a.茂盛而美丽,如“桃之~~”;b.颜色和悦的样子,如“~~如也”;c.灾)。 ②未成年的人死去。~折。 详细解释动词 ◎(象形。小篆字形,象头部屈曲的样子。本义:屈,摧折) 同本义break。 夭,屈也。 —— 《说文》。按,从大而屈其首,指事,申者,腰之直,夭者头之曲。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 《论语》毋伐木,毋夭英,毋附竿。 —— 《管子·禁藏》 夭英(折断幼苗) 动词 ◎短命,早死。未成年而死die young。 少壮而死曰夭。 —— 《释名》不殀夭。 —— 《礼记·王制》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 —— 《孟子·尽心上》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 《庄子·齐物论》夭其稚枝。 —— 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夭梅病梅。 夭札(遭疫病而早死);夭死(早死。又称作:夭枉;夭殁;夭命;夭殂;夭促;夭逝;夭绝;夭昏;夭谢;夭短);夭厉(因遭疾疫而早死) 形容词 1.茂盛luxuriant。 厥草惟夭,厥木惟乔。 —— 《书·禹贡》 夭秀(秀丽);夭桃秾李(茂盛艳丽的桃花、李花) 2.幼嫩;矫好young; be delicate and charming; tender and beautiful。 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 —— 《诗·桧风·隰有苌楚》 夭年(盛年);夭夭一对(好端端一对);夭娇(夭矫);夭夭折折(弯弯曲曲);夭绍(轻盈多姿的样子;曲折的样子);夭妍(美丽妩媚);夭桃(喻少女容颜美丽);夭秾(指美貌的女子);夭夭灼灼(形容茂盛而艳丽鲜明的样子);夭娜(婀娜。轻盈艳丽的样子);夭丽(娇艳美丽);夭饶(夭娆,娇艳美好);夭娆(娇艳妩媚);夭冶(艳丽) 3.通“杳”( yǎo )。昏暗gloomy。 色夭不泽,谓之难已。 —— 《素问·玉机真藏论》。《定声》:“夭,借为杳。”五藏已败,其色必夭,夭必死矣。 —— 《素问·三部九候论》 4.另见 ǎo。 夭2ǎoㄠˇ详细解释名词 1.刚出生的兽或禽young。 毋覆巢,毋胎夭。 —— 《淮南子》畋不掩群,不取麛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 吴伯箫《猎户》 2.初生的草木young plant。 泽不伐夭。 —— 《国语》 3.另见 yāo。 夭字的翻译
夭的国语辞典解释全部yāo1ǎo2yǎo3 夭1yāoㄧㄠ详细解释名 1.稚嫩的动植物。 《诗经•桧风•隰有苌楚》:“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国语•鲁语上》:“且夫山不槎蘖,泽不伐夭。” 2.灾祸。 《诗经•小雅•正月》:“民今之无禄,天夭是椓。”《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速速方毂,夭夭是加。” 形 ◎茂盛的样子。 《书经•禹贡》:“厥草惟夭,厥木惟乔。”《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夭2ǎoㄠˇ详细解释名 ◎幼嫩的动、植物。 《集韵•上声•皓韵》:“夭,少长曰夭。”《国语•鲁语上》:“且夫山不槎蘖,泽不伐夭。”三国吴•韦昭•注:“屮木未成曰夭。”《汉书•卷二二•礼乐志》:“众庶熙熙,施及夭胎。”唐•颜师古•注:“少长曰夭,在孕曰胎。” 夭3yǎoㄧㄠˇ详细解释形 ◎屈抑不伸。 《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上》:“德不试,空言禄,兹谓主窳臣夭,蒙 起而白。” 动 1.少壮而死。 《书经•高宗肜日》:“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 绝命。”《文选•束晳•补亡诗》:“人无道夭,物极则长。” 夭折。 2.摧残。 《管子•禁藏》:“毋伐木,毋夭英,毋附竿。”唐•张昌龄〈对高洁之士策〉:“山林不夭,风云以之通气。”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夭的两岸词典解释夭yāoㄧㄠ详细解释◎早死;夭折。 早夭、夭逝。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夭的字源字形楚〔战国〕 简 子弹库 楚〔战国〕 简 郭店 秦 简 睡虎地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夭字的成语逃之夭夭 夭桃秾李 桃夭李艳 桃之夭夭 刳胎杀夭 刳胎焚夭 桃夭柳媚 夭矫不群 柳夭桃艳 桃夭新妇 夭桃襛李 夭桃穠李 更多… 夭字组词夭开头的词语夭折 夭亡 夭采 夭瘥 夭促 夭殂 夭悴 夭顇 夭摧 夭短 夭阏 夭遏 夭伐 夭横 夭红 夭嫭 夭昬 夭昏 夭疾 夭矫 夭娇 夭蟜 夭挢 更多… 夭结尾的词语柏夭 鄙夭 残夭 殂夭 道夭 颠夭 横夭 薨夭 昏夭 燋夭 刳胎焚夭 刳胎杀夭 毛悴色夭 麛夭 殇夭 寿夭 死夭 胎夭 桃夭 逃之夭夭 桃之夭夭 天夭 闲夭夭 更多… 夭中间的词语柳夭桃艳 桃夭柳媚 桃夭李艳 桃夭新妇 桃夭之化 逃之夭夭 桃之夭夭 闲夭夭 夭夭如也 夭夭之桃 更多… |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