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峙 |
释义 | 峙zhì ㄓˋ shì ㄕˋ 正文・寅集中山部共9画 康熙字典 正文 ・寅集中 山部 9画 金 U+5CD9 峙 峙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寅集中 部首:山部 武英殿刻本: 第740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311頁,第1字 標點整理本: 第250頁,第6字 音《廣韻》:直里切;《集韻》、《韻會》:丈里切;《正韻》:丈几切,𡘋音畤。 例又,班固〈東都賦〉:散似驚濤,聚似京峙。〔註〕京峙,高丘也。 例又,《爾雅・釋詁》:供峙,共具也。 例《集韻》或作跱。 注解〔峙〕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中,康熙部首是山部。 〔峙〕字是多音字,拼音是zhì、sh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山、寺,五行属金。 〔峙〕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山,寺声。本义是稳固地、高高地立起。 〔峙〕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ì] ⑴ 直立,耸立㈡ [shì] ⑴ 〔繁~〕地名,在中国山西省。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峙zhì ㄓˋ shì ㄕˋ 山部共9画左右结构U+5CD9CJK 基本汉字 二级汉字通用字 汉语字典 山部 9画 6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金 MFFY UGDI LLBD 24741 1492 5437 U+5CD9 252121124 竖、竖折/竖弯、竖、横、竖、横、横、竖钩、点 崻 峙字概述〔峙〕字是多音字,拼音是zhì、shì,部首是山,总笔画是9画。 〔峙〕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山、寺”,五行属金。 〔峙〕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山,寺声。本义是稳固地、高高地立起。 〔峙〕字仓颉码是UGDI,五笔是MFFY,四角号码是24741,郑码是LLBD,中文电码是1492,区位码是5437。 〔峙〕字的UNICODE是U+5CD9,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3769,UTF-32:00005cd9,UTF-8:E5 B3 99。 〔峙〕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4230。 〔峙〕字异体字是崻。 峙的笔顺Loading... 峙的意思全部zhì1shì2 峙1zhìㄓˋ基本解释◎直立,耸立。~立。对~(相对而立)。两峰相~。 详细解释动词 1.形声。从山,寺声。本义:稳固地、高高地立起。 2.同本义tower aloft。 五山始峙而不动。 —— 《列子·汤问》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曹操《步出夏门行》 峙立。 3.引申为相对耸立,对立stand face to face; tower facing each other。 六国互峙。 —— 晋· 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 4.储备store up。 峙乃糗粮。 —— 《书·费誓》以峙其峙。 —— 《诗·大雅·崧高》 峙积(积储) 5.另见 shì。 峙2shìㄕˋ基本解释◎〔繁~〕地名,在中国山西省。 详细解释1.——如“繁峙”,( Fánshì)山西一县名。 2.另见 zhì。 峙字的翻译
峙的国语辞典解释峙zhìㄓˋ详细解释动 ◎耸立、对立。 《文选•谢惠连•雪赋》:“雪宫建于东国,雪山峙于西域 。”《文选•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绵绵瓜瓞,六国互峙。” 对峙。 名 ◎水中高土。 《文选•张衡•西京赋》:“散似惊波,聚以京峙。”三国吴•薛综•注:“京,高也。水中有土曰峙。”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峙的两岸词典解释全部zhì1shì2 峙1zhìㄓˋ详细解释◎屹立;耸立。 耸峙、峙立、对峙僵持。 峙2shìㄕˋ详细解释◎用于地名。繁峙,县名,在山西。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峙的字源字形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峙字的成语山峙渊渟 鸾停鹄峙 鸾鹄停峙 川渟岳峙 鹄峙鸾停 岳峙渊渟 瓜分鼎峙 棋布错峙 旗布星峙 鹄峙鸾翔 龙骧虎峙 渊渟岳峙 更多… 峙字组词峙开头的词语峙峪人 峙积 峙立 峙玉 更多… 峙结尾的词语对峙 夹峙 雄峙 层峙 鸱峙 川渟岳峙 躇峙 储峙 错峙 鼎峙 顿峙 崿峙 方峙 凤峙 高峙 瓜分鼎峙 孤峙 鹤峙 环峙 鹄峙 交峙 介峙 嵥峙 更多… 峙中间的词语繁峙十景 鹄峙鸾停 鹄峙鸾翔 山峙渊渟 岳峙渊渟 更多…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