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帔 | |||||||||||||||||||||||||||||||||||||||||||||||||||||||||
释义 | 帔pèi ㄆㄟˋ 卷七巾部共8画 说文解字 卷七 巾部 8画 U+5E14 帔 披義切 帔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七下反切披義切頁碼第252頁,第20字續丁孫 帔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十四反切披義切頁碼第648頁,第1行,第2字述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七下反切披義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1430頁,第3字許惟賢第626頁,第5字
段注謂帬曰帔也。《方言》曰:帬,陳魏之閒謂之帔。自關而東謂之襬。 从巾。皮聲。 段注披義切。古音在十七部。 帔字的相关索引
帔pèi ㄆㄟˋ 正文・寅集中巾部共8画 康熙字典 正文 ・寅集中 巾部 8画 水 U+5E14 帔 帔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寅集中 部首:巾部 武英殿刻本: 第784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329頁,第42字 標點整理本: 第271頁,第23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𡘋披義切,音被。 例又,《玉篇》:在肩背也。 音又,《廣韻》:敷羈切;《集韻》:攀糜切,𡘋音披──義同。 音又,《類篇》:班縻切,音悲──同「襬」,關東人呼裙也。 注解〔帔〕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中,康熙部首是巾部。 〔帔〕字拼音是pè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巾、皮,五行属水。 〔帔〕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巾,皮声。巾,裹头或缠束、覆盖用的织物。本义是裙。 〔帔〕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pèi] ⑴ 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饰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帔pèi ㄆㄟˋ 巾部共8画左右结构U+5E14CJK 基本汉字 二级汉字通用字 汉语字典 巾部 8画 5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水 MHHC 86 、 MHBY 98 LBDHE LIXI 44247 1592 6490 U+5E14 25253254 竖、横折钩、竖、横撇/横钩、撇、竖、横撇/横钩、捺 被 帔字概述〔帔〕字拼音是pèi,部首是巾,总笔画是8画。 〔帔〕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巾、皮”,五行属水。 〔帔〕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巾,皮声。巾,裹头或缠束、覆盖用的织物。本义是裙。 〔帔〕字仓颉码是LBDHE,五笔是MHHC86,MHBY98,四角号码是44247,郑码是LIXI,中文电码是1592,区位码是6490。 〔帔〕字的UNICODE是U+5E14,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4084,UTF-32:00005e14,UTF-8:E5 B8 94。 〔帔〕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3934。 〔帔〕字异体字是被。 帔的笔顺Loading... 帔的意思帔pèiㄆㄟˋ基本解释◎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饰。凤冠霞~。 详细解释名词 1.形声。从巾,皮声。巾,裹头或缠束、覆盖用的织物。本义:裙。 2.同本义skirt。 弘农谓裙帔也。 —— 《说文》 3.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饰。妇女用的帔绣着各种花纹,大领对襟 short embroided cape worn over a woman's shoulder in ancient China。如:帔子;帔巾;帔肩;帔服(指帔子和裙袄);凤冠霞帔。 4.一种类似僧人袈裟的衣服cassock。 其服黄帔,乃是古贤之衣。 —— 《笑道论》 帔字的翻译
帔的国语辞典解释帔pèiㄆㄟˋ详细解释名 1.下裳,即裙子。 汉•扬雄《方言•卷四》:“裙,陈魏之间谓之帔。” 2.古代妇女披在肩上的无袖衣饰,即今之披肩。 汉•刘熙《释名•释衣服》:“帔,披也。披之肩背,不及下也。”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珮珊珊。”《红楼梦•第五回》:“诗后又画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帔的两岸词典解释帔pèiㄆㄟˋ详细解释◎古代妇女披在肩上的服饰。 凤冠霞帔。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帔的字源字形
含帔字的成语凤冠霞帔 霞裙月帔 更多… 帔字组词帔服 帔肩 帔巾 帔子 道帔 稻畦帔 凤冠霞帔 葛帔 冠帔 鹤帔 黄罗帔 环帔 巾帔 霓帔 袍帔 青罗帔 裙帔 霞帔 霞裙月帔 西华葛帔 油帔 月帔 云帔 羽帔 更多…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