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弨 | ||||||||||||||||||||||||||||||||||||||||||||||||||||||||||||
释义 | 弨chāo ㄔㄠ 卷十二弓部共8画 说文解字 卷十二 弓部 8画 U+5F28 弨 尺招切 弨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十二下反切尺招切頁碼第427頁,第19字續丁孫 弨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二十四反切充招反頁碼第1019頁,第5行,第2字述
鍇注臣鍇曰:「弓弛強而體反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十二下反切尺招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2559頁,第1字許惟賢第1111頁,第5字
段注《小雅》。《彤弓》弨兮。傳曰:弨,弛皃。按《詩正義》引《說文》有謂弛之而弓反六字。葢出庾儼默說。弛者,弓解也。弓反者,詩所云翩其反也。弓反爲弨之本義。弛之則亦反矣。 从弓。召聲。 段注尺招切。二部。 詩曰:《彤弓》弨兮。 段注《彤弓》文。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近代)錢一弓反也,即弛不用也。 弨字的相关索引
弨chāo ㄔㄠ 正文・寅集下弓部共8画 康熙字典 正文 ・寅集下 弓部 8画 金 U+5F28 弨 弨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寅集下 部首:弓部 武英殿刻本: 第857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358頁,第1字 標點整理本: 第302頁,第4字 音《唐韻》:尺招切;《集韻》、《正韻》:蚩招切,𡘋音怊。 音又,《正韻》:弓名。韓愈〈寄崔二十六〉詩:大弨掛壁何由彎。 音又,《韻會》:之遙切,音招。又,《廣韻》:尺沼切;《集韻》:齒紹切,𡘋怊上聲──義𡘋同。 例《集韻》一作𢐕。 注解〔弨〕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下,康熙部首是弓部。 〔弨〕字拼音是chā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弓、召,五行属金。 〔弨〕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chāo] ⑴ (弓弦)松弛:“彤弓~兮。”⑵ 弓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弨chāo ㄔㄠ 弓部共8画左右结构U+5F28CJK 基本汉字 三级汉字 汉语字典 弓部 8画 5画 左右结构 金 XVKG NSHR YZYJ 17262 无 U+5F28 51553251 横折、横、竖折折钩、横折钩、撇、竖、横折、横 𢐕 弨字概述〔弨〕字拼音是chāo,部首是弓,总笔画是8画。 〔弨〕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弓、召”,五行属金。 〔弨〕字仓颉码是NSHR,五笔是XVKG,四角号码是17262,郑码是YZYJ。 〔弨〕字的UNICODE是U+5F28,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4360,UTF-32:00005f28,UTF-8:E5 BC A8。 〔弨〕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三级字表中,序号6735。 〔弨〕字异体字是𢐕。 弨的意思弨chāoㄔㄠ基本解释①(弓弦)松弛:“彤弓~兮。” ②弓。离~之箭。 详细解释名词 ◎弓bow。 弨,弓反也。从弓,召声。 —— 《说文》彤弓弨兮。 —— 《诗·小雅·彤弓》大弨挂壁无由弯。 —— 唐· 韩愈《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 大弨(大弓) 弨字的翻译
弨的国语辞典解释弨chāoㄔㄠ详细解释形 ◎弓松弛的样子。 《诗经•小雅•彤弓》:“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汉•毛亨•传:“弨,弛貌。” 名 ◎弓。 唐•韩愈〈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诗:“脑脂遮眼卧壮士,大弨挂壁无由弯。”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弨的两岸词典解释弨chāoㄔㄠ详细解释1.〈书〉弓弦松弛的样子。 彤弓弨兮,受言藏之(《诗经•小雅•彤弓》)。 2.〈书〉弓。 脑脂遮眼卧壮士,大弨挂壁无由弯(唐‧韩愈〈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诗〉)。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弨的字源字形
|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