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彃 | |||||||||||||||||||||||||||||||||||||||||||||||||||||||||
释义 | 彃bì ㄅㄧˋ 卷十二弓部共13画 说文解字 卷十二 弓部 13画 U+5F43 彃 卑吉切 彃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十二下反切卑吉切頁碼第428頁,第15字續丁孫 彃䠶也。从弓畢聲。《楚詞》曰:「𢏗焉彃日。」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二十四反切𤰞聿反頁碼第1021頁,第1行,第2字述 射也。從弓畢聲。《楚辭》曰:「夫𢏗焉彃日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十二下反切卑吉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2563頁,第2字許惟賢第1113頁,第7字 䠶也。 段注䠶者,弓弩發於身而中於遠也。亦謂之彃。 从弓。畢聲。 段注卑吉切。十二部。 《楚辭》曰:夫𢏗焉彃曰也。 段注《屈原賦・天問》篇文。今本無夫也二字。𢏗作羿。郭氏《山海經》傳云:莊周云:昔者十日竝出。艸木焦枯。《淮南子》云:堯乃令羿射十日。中其九。日中烏盡死。又引《離騷》羿焉畢日。烏焉落羽。又引歸藏鄭母經昔者羿善射。畢十日。果畢之。按畢卽彃字。 彃字的相关索引
彃bì ㄅㄧˋ 正文・寅集下弓部共14画 康熙字典 正文 ・寅集下 弓部 14画 U+5F43 彃 彃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寅集下 部首:弓部 武英殿刻本: 第862頁,第17字 同文書局本: 第360頁,第31字 標點整理本: 第304頁,第25字 音《唐韻》:畢吉切;《集韻》、《韻會》、《正韻》:壁吉切,𡘋音畢。 例又,《類篇》:一曰弦也。 注解〔彃〕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下,康熙部首是弓部。 〔彃〕字拼音是b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弓、畢。 〔彃〕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ì] ⑴ 射:“羿焉~日?”⑵ 弦。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彃bì ㄅㄧˋ 弓部共13画左右结构U+5F43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弓部 13画 11画 左右结构 XJAF 86 、 XJAG 98 NWTJ YZEB 16254 无 U+5F43 5152511122112 横折、横、竖折折钩、竖、横折、横、横、横、竖、竖、横、横、竖 畢 彃字概述〔彃〕字拼音是bì,部首是弓,总笔画是13画。 〔彃〕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弓、畢”。 〔彃〕字仓颉码是NWTJ,五笔是XJAF86,XJAG98,四角号码是16254,郑码是YZEB。 〔彃〕字的UNICODE是U+5F43,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4387,UTF-32:00005f43,UTF-8:E5 BD 83。 〔彃〕字异体字是畢。 彃的意思彃bìㄅㄧˋ基本解释①射:“羿焉~日?” ②弦。 彃的国语辞典解释彃bìㄅㄧˋ详细解释动 ◎射。 《说文解字•弓部》:“𪪼,射也。”清•段玉裁•注:“𪪼,射者,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楚辞•屈原•天问》:“羿焉𪪼日,乌焉解羽。”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康回倾地,夷羿𪪼日。” 名 ◎弦。 《集韵•入声•质韵》:“𪪼,一曰:『弦』也。”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彃的两岸词典解释彃bìㄅㄧˋ详细解释1.〈书〉射。 羿焉𪪼日,乌焉解羽(《楚辞‧屈原‧天问》)、康回倾地,夷羿𪪼日(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 2.〈书〉弓弦。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彃的字源字形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