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彌 |
释义 | 彌mí ㄇㄧˊ mǐ ㄇㄧˇ 正文・寅集下弓部共17画 康熙字典 正文 ・寅集下 弓部 17画 U+5F4C 彌 弥 𢑀 彌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寅集下 部首:弓部 武英殿刻本: 第864頁,第9字 同文書局本: 第361頁,第11字 標點整理本: 第305頁,第13字 古文: 𢑀 音《廣韻》:武移切;《集韻》、《韻會》:民𤰞切,𡘋音迷。 例又,《玉篇》:徧也。 例又,《類篇》:終也。 例又,《廣韻》:益也。 例又,《廣韻》:長也、久也。 例又,遠也。 例又,祲也。 例又,彌縫,補闕也。 例又,彌彌,猶稍稍也。 例又,彌龍,車飾。 例又,扞彌,國名。 例又,姓。 音又,《類篇》:綿批切,音迷──嫛彌,嬰兒也。 音又,《韻會》:母婢切,彌上聲。 注解〔彌〕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下,康熙部首是弓部。 〔彌〕字是多音字,拼音是mí、mǐ,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弓、爾。 〔彌〕字造字法是形聲。从弓,爾聲。本义是放鬆弓弦。 〔彌〕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mí] ⑴ 放松弓弦。后作“㣆(瓕)”。《集韻•支韻》:“彌,《説文》:弛弓也。”⑵ 弓张满。《字彙•弓部》:“彌,弓張滿也。”⑶ 满;遍。《周禮•春官•大祝》:“國有大故天烖,彌祀社稷禱祠。”⑷ 久,长久。《廣雅•釋詁三》:“彌,久也。”⑸ 远。《左傳•哀公二十三年》:“以肥之得備彌甥也。”⑹ 广;大。《玉篇•弓部》:“彌,大也。”⑺ 尽;终极。《爾雅•釋言》:“彌,終也。”⑻ 深。《廣雅•釋詁三》:“彌,深也。”⑼ 缝合;补救。《廣雅•釋詁二》:“彌,縫也。”又“彌,合也。”⑽ 蹄甲不分明。《吕氏春秋•明理》:“馬有生角,雄鷄五足,有豕生而彌。”⑾ 益;更加。《廣韻•支韻》:“彌,益也。”⑿ 气贯日。《周禮•春官•𦕑祲》:“六曰瞢,七曰彌。”⒀ 姓。《通志•氏族略三》:“彌氏,姬姓。《史記》衛公孫彌牟,彌牟孫子瑕。以王父字為氏。”。⒁ 〔嫛彌〕婴儿貌。《集韻•齊韻》:“彌,嫛彌,嬰兒皃。”㈡ [m] ⑴ 通“弭”。止息;消除。《集韻•紙韻》:“彌,止也。通作弭。”⑵ 收敛。《淮南子•人間》:“狐之捕雉,必先卑體彌耳以待其來也。”⑶ 金饰衡轭之末。一说为车耳。《荀子•禮論》:“寢兕、持虎、蛟韅、絲末、彌龍,所以養威也。”⑷ 水盛貌。《集韻•紙韻》:“彌,水盛皃。”㈢ [ní] ⑴ 同“婗”。《集韻•齊韻》:“婗,《説文》:‘嫛也。’一曰啼聲。一曰婦人惡皃。或作彌。”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彌mí ㄇㄧˊ mǐ ㄇㄧˇ 弓部共17画左右结构U+5F4C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弥 弓部 17画 14画 左右结构 XGWQ 86 、 XGWR 98 NMFB YZOO 11227 无 U+5F4C 51513425234343434 横折、横、竖折折钩、横、撇、点、竖、横折钩、竖、撇、点、撇、点、撇、点、撇、点 㣆 、 婗 、 弥 、 弭 、 镾 、 𢐶 、 𢑀 、 𨲼 彌字概述〔彌〕字是多音字,拼音是mí、mǐ,部首是弓,总笔画是17画。 〔彌〕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弓、爾”。 〔彌〕字造字法是形聲。从弓,爾聲。本义是放鬆弓弦。 〔彌〕字仓颉码是NMFB,五笔是XGWQ86,XGWR98,四角号码是11227,郑码是YZOO。 〔彌〕字的UNICODE是U+5F4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4396,UTF-32:00005f4c,UTF-8:E5 BD 8C。 〔彌〕字异体字是㣆、婗、弥、弭、镾、𢐶、𢑀、𨲼。 彌的笔顺Loading... 彌的意思全部mí1m2ní3 彌弥1míㄇㄧˊ基本解释①放松弓弦。后作“㣆(瓕)”。《集韻•支韻》:“彌,《説文》:弛弓也。” ②弓张满。《字彙•弓部》:“彌,弓張滿也。” ③满;遍。《周禮•春官•大祝》:“國有大故天烖,彌祀社稷禱祠。” ④久,长久。《廣雅•釋詁三》:“彌,久也。” ⑤远。《左傳•哀公二十三年》:“以肥之得備彌甥也。” ⑥广;大。《玉篇•弓部》:“彌,大也。” ⑦尽;终极。《爾雅•釋言》:“彌,終也。” ⑧深。《廣雅•釋詁三》:“彌,深也。” ⑨缝合;补救。《廣雅•釋詁二》:“彌,縫也。”又“彌,合也。” ⑩蹄甲不分明。《吕氏春秋•明理》:“馬有生角,雄鷄五足,有豕生而彌。” ⑪益;更加。《廣韻•支韻》:“彌,益也。” ⑫气贯日。《周禮•春官•𦕑祲》:“六曰瞢,七曰彌。” ⑬姓。《通志•氏族略三》:“彌氏,姬姓。《史記》衛公孫彌牟,彌牟孫子瑕。以王父字為氏。”。 ⑭〔嫛彌〕婴儿貌。《集韻•齊韻》:“彌,嫛彌,嬰兒皃。” 详细解释動 1.形聲。从弓,爾聲。本義:放鬆弓弦。 2.同本義relax bow。 彌,弛弓也。 —— 《說文》彌,《說文》:弛弓也。 —— 《集韻》 3.充滿;填滿cover; fill。 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 —— 《左傳》 彌封;彌補;彌縫 4.通「弭」。停止stop; put down。 不彌人爭。 —— 《管子·四稱》以彌亂髮姦,登大司馬,職在內輔。 —— 《漢書·王莽傳》 形容词 1.遍;滿full; overflowing。 彌山跨谷。 —— 《漢書·司馬相如傳》。注:滿也。」彌祀社稷禱祠。 —— 《周禮·大祝》。注:「猶徧也。」馬畜彌山。 —— 《漢書·李廣蘇建傳》 彌天亙地(滿天連地,形容巨大無比);彌旬(滿十天);彌衍(蔓延;滿溢);彌期(滿一年);彌望(充滿視野;滿眼);彌競(佈滿);彌襟(滿懷);彌羅(包羅;佈滿) 2.廣broad。 彌綸天地之道。 —— 《易·繫辭》 彌茫(廣遠,迷茫);彌廣(廣闊;遼闊) 3.久;遠long; distant。 歷世彌久。 —— 《漢石門頌》俾爾彌爾性。 —— 《詩·大雅·卷阿》彌望廣潒。 —— 張衡《西京賦》。注:「遠也。」曠日彌久而無益於理。 —— 桓寬《鹽鐵論·相刺》 彌久(長久;愈久);彌永(久長);彌長(久長);彌時(謂歷時久) 副词 ◎更加;越發 more 是以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宋玉《對楚王問》 垂二百祀,大業彌固。——柳宗元《封建論》 奉之彌繁。——宋· 蘇洵《六國論》 彌覺其甘。——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又如:彌至(更甚;倍至);彌事(愈加從事於) 彌弥2mㄇ˙基本解释①通“弭”。止息;消除。《集韻•紙韻》:“彌,止也。通作弭。” ②收敛。《淮南子•人間》:“狐之捕雉,必先卑體彌耳以待其來也。” ③金饰衡轭之末。一说为车耳。《荀子•禮論》:“寢兕、持虎、蛟韅、絲末、彌龍,所以養威也。” ④水盛貌。《集韻•紙韻》:“彌,水盛皃。” 彌弥3níㄋㄧˊ基本解释◎同“婗”。《集韻•齊韻》:“婗,《説文》:‘嫛也。’一曰啼聲。一曰婦人惡皃。或作彌。” 彌字的翻译
彌的国语辞典解释彌弥míㄇㄧˊ详细解释动 1.充满。 《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于是乎离宫别馆,弥山跨谷。” 2.填补。 汉•边让〈章华台赋〉:“登瑶台以回望兮,冀弥日而消忧。” 弥补。 副 1.更加。 《论语•子罕》:“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日久弥新。 2.遍布的。 烟雾弥漫。 3.久。 弥久。 4.远。 《文选•张衡•西京赋》:“前开唐中,弥望广潒。” 名 ◎姓。如宋代有弥逊。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彌的两岸词典解释彌弥míㄇㄧˊ详细解释1.满;遍。 弥月、弥漫、弥天大罪。 2.填充;补满。 弥补、弥缝。 3.更加。 欲盖弥彰、意志弥坚。 4.姓。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彌的字源字形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中期或晚期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彌字的成语弥习弥佳 更多…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