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德 | ||||||||||||||||||||||||||||||||||||||||||||||||||||||||||||
释义 | 德dé ㄉㄜˊ 卷二彳部共15画 说文解字 卷二 彳部 15画 U+5FB7 德 多則切 徳 德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二下反切多則切頁碼第56頁,第7字續丁孫 德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四反切多則反頁碼第161頁,第6行,第1字述
鍇注臣鍇曰:「内得於心曰德,升聞曰德。《尚書》曰:『玄德升聞。』通論詳矣。」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二下反切多則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301頁,第2字許惟賢第135頁,第2字 德
段注𦫵當作登。《辵部》曰:遷,登也。此當同之。德訓登者。《公羊傳》。公曷爲遠而觀魚。登來之也。何曰:登讀言得。得來之者,齊人語。齊人名求得爲得來。作登來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唐人詩。千水千山得得來。得卽德也。登德雙聲。一部與六部合韵又冣近。今俗謂用力徙前曰德。古語也。 从彳。𢛳聲。 段注多則切。一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近代)朱一登也。《公羊》「德來」作「登來」。 朱二道德當作𢛳。 錢一登也。《公羊》「德(?)來」作「登來」。道𢛳。 周二道𢛳。 白话解释德,境界因善行而升华。字形采用“彳”作边旁, 字形解说甲骨文字形從行、直聲或從彳、直聲。「行」本是道路,引申而有走路的意思;「彳」是「行」的省形,也是道路。「直」是眼睛直視向前,引申而為正道,於此作為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行(彳)直相合,以示遵行正道之意。金文的字形有的仍從彳、直聲,有的將「彳」改作「辵」,並於「直」下增加「心」形而成「惪」,是為從辵、惪聲。「辵」和「彳」同義,而加「心」形,當是強調心理精神層次的正道規範。戰國文字依據金文構形,只是「惪」字略有變形而已。篆文則據金文作從彳、惪聲的字形,隸書、楷書與篆文同形。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德字的相关索引
德dé ㄉㄜˊ 正文・寅集下彳部共15画 康熙字典 正文 ・寅集下 彳部 15画 火 U+5FB7 德 德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寅集下 部首:彳部 武英殿刻本: 第887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371頁,第8字 標點整理本: 第316頁,第31字 音《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𡘋登人聲。 例又,《玉篇》:德,惠也。 例又,善敎也。 例又,感恩曰德。 例又,《韻會》:四時旺氣也。 例又,《諡法》:綏柔士民,諫爭不威,執義揚善,曰德。 例又,《說文》:升也。 例又,《玉篇》:福也。 例又,星名。 例又,《韻會》亦作悳。 例又,州名。 音又,叶都木切,音篤。謝惠連〈雪賦〉:曹風以麻衣比色,楚謠以幽蘭儷曲;盈尺則呈瑞於豐年,袤丈則表沴於隂德。 音又,叶得各切,當入聲。 卷目:考證・寅集下 部首:彳部 愛日堂藏本: 第219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47頁,第29字 《書・大禹謨》九德,寬而栗。 謹照原書改臯陶謨。 注解〔德〕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下,康熙部首是彳部。 〔德〕字拼音是dé,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彳、𢛳,五行属火。 〔德〕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彳( chì ),惪( dé )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是登高,攀登。 〔德〕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é] ⑴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⑵ 心意,信念⑶ 恩惠⑷ 姓。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德dé ㄉㄜˊ 彳部共15画左右结构U+5FB7CJK 基本汉字 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 汉语字典 彳部 15画 12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火 TFLN HOJWP OIAW 24231 1795 2134 U+5FB7 332122522114544 撇、撇、竖、横、撇、竖、横折、竖、竖、横、横、点、斜钩、点、点 怨 㤫 、 㥀 、 㥁 、 徳 、 恴 、 悳 、 惪 、 𢛳 、 𢜖 、 𢠀 、 𢤊 、 𨗌 、 𨗤 德字概述〔德〕字拼音是dé,部首是彳,总笔画是15画。 〔德〕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彳、"𢛳"”,五行属火。 〔德〕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彳( chì ),惪( dé )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是登高,攀登。 〔德〕字仓颉码是HOJWP,五笔是TFLN,四角号码是24231,郑码是OIAW,中文电码是1795,区位码是2134。 〔德〕字的UNICODE是U+5FB7,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4503,UTF-32:00005fb7,UTF-8:E5 BE B7。 〔德〕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3272,属常用字。 〔德〕字反义词是怨,异体字是㤫、㥀、㥁、徳、恴、悳、惪、𢛳、𢜖、𢠀、𢤊、𨗌、𨗤。 德的笔顺Loading... 德的意思德déㄉㄜˊ基本解释①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品~。公~。~行。道~。~性。~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才兼备。度~量力。~高望重。 ②心意,信念。一心一~。 ③恩惠。~施。~泽(德化和恩惠)。~惠。感恩戴~。 ④姓。 详细解释动词 1.形声。从彳( chì ),惪( dé )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2.同本义ascend。 德,升也。 —— 《说文》君子德车。 —— 《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 3.感激be grateful。 然则德我乎。 —— 《左传·成公三年》 4.通“得”。取得,获得get。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 《老子·四十九章》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 —— 《墨子·节用上》 名词 1.道德,品行virtue; moral character; integrity。 德,德行。 —— 《篇海类编》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 —— 《周礼·地官》注德何如可以王矣? —— 《孟子·梁惠王上》六三德。正直、刚克、柔克也。 —— 《书·洪范》。注:“至德,敏德,孝德也。”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 《三国志·诸葛亮传》无德不贵,无能不官。 —— 《荀子·王制》 德薄(德行浅薄);德望(品德与名誉);德器(德行器量);德被四方(品德高尚,满布天下);德薄望浅(谦词。品德低下,名望轻微);德门(能恪遵礼教道德的人家);德誉(道德声誉);德馨(道德芳馨);德艺(道德与才艺);德操(道德操行) 2.恩惠;恩德kindness; favor。 是不敢倍德畔施。 —— 《战国策·秦策》。注:“恩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史记·项羽本纪》 德施(恩惠;恩泽);德惠(德泽恩惠) 3.仁爱;善行 kindheartedness。如:德意(善意);德政(良好的政治措施或政绩);德法(儒家谓合乎仁德的礼法);德厚(仁厚) 4.心意 heart; mind。如:同心同德。 5.福happy。 百姓之德也。 —— 《礼记·哀公问》 德字的翻译
德的国语辞典解释德déㄉㄜˊ详细解释名 1.人类共同遵循的规范。 《论语•述而》:“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2.品行、作风。 《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3.恩泽、恩惠。 《论语•宪问》:“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孟子•公孙丑上》:“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 4.心意、信念。 一心一德、离心离德。 5.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简称。 6.姓。如汉代西域有德若国,后人以国为姓,简姓德。 动 ◎感激、感恩。 《左传•成公三年》:“王曰:『然则德我乎?』”《聊斋志异•卷一•王成》:“主人闻而德之,赠金五两,慰之使归。” 形 ◎好的、善的。 《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恂恂德心,汪汪轨度。” 德政、德誉。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德的两岸词典解释德déㄉㄜˊ详细解释1.人类共同遵循的规范。 道德、公德、四维八德。 2.品行。 品德、德行、德望、德育。 3.恩泽;恩惠。 德恩、以德报怨、感恩戴德。 4.美好;美善。 德政、德治、德誉。 5.心意;信念。 一心一德、离心离德。 6.指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英Germany) 德语、德文。 7.〈书〉性质;属性。 金性虽质,处剑即凶;水德虽平,经风即险(南朝梁‧庾信〈拟连珠诗〉三十六首之二十一)。 8.姓。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德的字源字形
含德字的成语德才兼备 离心离德 功德无量 以德报怨 同心同德 感恩戴德 德高望重 以怨报德 歌功颂德 三从四德 一心一德 仁义道德 德薄能鲜 功德圆满 年高德劭 才德兼备 德薄才疏 一德一心 进德修业 厚德载物 大恩大德 恩德如山 积德累功 更多… 德字组词德开头的词语德育 德才兼备 德治 德高望重 德语 德行 德性 德政 德昂族 德安府 德拜单位 德薄才鲜 德碑 德被八方 德被四方 德本 德本财末 德本刑用 德庇 德便 德表 德柄 德薄 更多… 德结尾的词语道德 品德 美德 公德 医德 同心同德 师德 缺德 功德 积德 歌功颂德 恩德 报德 感恩戴德 仁义道德 文德 贤德 离心离德 阴德 以怨报德 一心一德 阿卜德 爱人以德 更多… 德中间的词语新德里 加德满都 功德无量 功德圆满 以德报怨 年高德劭 阿基米德螺线 阿基米德原理 阿兰·德隆 安德麦 安德纳尔 安德瓦里 敖德萨 奥德赛 奥德修纪 奥德修斯 八德池 八功德水 败德辱行 班禅额尔德尼 褒德侯 抱德炀和 弼德院 更多…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