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惻 | |||||||||||||||||||||||||||||||||||||||||||||||||||||||||
释义 | 惻cè ㄘㄜˋ 卷十心部共12画 说文解字 卷十 心部 12画 U+60FB 惻 初力切 恻 𢝔 惻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十下反切初力切頁碼第356頁,第7字續丁孫 惻異體𢝔 痛也。从心則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二十反切蔡色反頁碼第864頁,第2行,第3字述 痛也。從心則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十下反切初力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2048頁,第2字許惟賢第895頁,第10字 痛也。从心。則聲。 段注初力切。一部。 白话解释恻,痛心。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则”作声旁。 字形解说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的形構或作從心?(則的異文)聲,或作從心則省聲;篆文作從心、則聲。以心表示與心境相關;則聲,表示音讀。在六書中屬於形聲。楷定作惻,規範字作「恻」。 惻字的相关索引
惻cè ㄘㄜˋ 正文・卯集上心部共13画 康熙字典 正文 ・卯集上 心部 13画 U+60FB 惻 恻 𢝔 惻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卯集上 部首:心部 武英殿刻本: 第939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393頁,第5字 標點整理本: 第337頁,第15字 古文: 𢝔 音《唐韻》、《正韻》:初力切;《集韻》、《韻會》:察色切,𡘋音測。 注解〔惻〕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上,康熙部首是心部。 〔惻〕字拼音是cè,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忄、則。 〔惻〕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cè] ⑴ 见“恻”。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惻cè ㄘㄜˋ 忄部共12画左右结构U+60FB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恻 忄部 12画 9画 左右结构 NMJH PBCN ULKD 92000 无 U+60FB 442251113422 点、点、竖、竖、横折、横、横、横、撇、点、竖、竖钩 恻 、 𢝔 、 𢢥 惻字概述〔惻〕字拼音是cè,部首是忄,总笔画是12画。 〔惻〕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忄、則”。 〔惻〕字仓颉码是PBCN,五笔是NMJH,四角号码是92000,郑码是ULKD。 〔惻〕字的UNICODE是U+60FB,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4827,UTF-32:000060fb,UTF-8:E6 83 BB。 〔惻〕字异体字是恻、𢝔、𢢥。 惻的笔顺Loading... 惻的意思惻恻cèㄘㄜˋ基本解释◎见“恻”。 惻字的翻译
惻的国语辞典解释惻恻cèㄘㄜˋ详细解释动 ◎悲痛。 《说文解字•心部》:“恻,痛也。”《易经•井卦•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旧唐书•卷一六○•柳宗元传》:“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形 ◎参见“恻恻”条。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惻的两岸词典解释惻恻cèㄘㄜˋ详细解释◎悲痛。 凄恻、恻然、恻隐、恻恻。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惻的字源字形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