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愬 |
释义 | 愬sù ㄙㄨˋ shuò ㄕㄨㄛˋ 正文・卯集上心部共14画 康熙字典 正文 ・卯集上 心部 14画 U+612C 愬 愬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卯集上 部首:心部 武英殿刻本: 第946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396頁,第14字 標點整理本: 第341頁,第5字 音《廣韻》:桑故切;《集韻》、《韻會》、《正韻》:蘇故切──𡘋與訴同。 例又,通作遡。 音又,《廣韻》:山責切;《集韻》:色責切,𡘋音索。 例本作𧩯訴,或从言朔作𧪜,又从心作愬。 注解〔愬〕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上,康熙部首是心部。 〔愬〕字是多音字,拼音是sù、shuò,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朔、心。 〔愬〕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ù] ⑴ 同“诉”。诉说,倾诉《论语·颜渊》:肤受之愬。《诗经·柏舟》:薄言往愬。⑵ 向。 潘岳《西征赋》:“愬黄巷以济潼。”⑶ 告诉,申诉。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与王。”㈡ [shuò] ⑴ 恐惧的样子。《公羊传·宣公六年》:”愬而再拜。“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愬sù ㄙㄨˋ shuò ㄕㄨㄛˋ 心部共14画上下结构U+612C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心部 14画 10画 上下结构 UBTN TBP UAQW 87332 无 U+612C 43152335114544 点、撇、横、竖折/竖弯、竖、撇、撇、横折钩、横、横、点、斜钩、点、点 訴 愬字概述〔愬〕字是多音字,拼音是sù、shuò,部首是心,总笔画是14画。 〔愬〕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朔、心”。 〔愬〕字仓颉码是TBP,五笔是UBTN,四角号码是87332,郑码是UAQW。 〔愬〕字的UNICODE是U+612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4876,UTF-32:0000612c,UTF-8:E6 84 AC。 〔愬〕字异体字是訴。 愬的意思全部sù1shuò2 愬1sùㄙㄨˋ基本解释①同“诉”。诉说,倾诉《论语·颜渊》:肤受之愬。《诗经·柏舟》:薄言往愬。 ②向。 潘岳《西征赋》:“愬黄巷以济潼。” ③告诉,申诉。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与王。” 愬2shuòㄕㄨㄛˋ基本解释◎恐惧的样子。《公羊传·宣公六年》:”愬而再拜。“ 愬字的翻译
愬的国语辞典解释愬sùㄙㄨˋ详细解释动 1.诉说。 《孟子•梁惠王上》:“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 2.诋毁、诬陷别人。 《论语•宪问》:“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唐•刘禹锡〈上杜司徒书〉:“尽诚可以绝嫌猜,徇公可以弭谗愬。” 3.向。 《文选•潘岳•西征赋》:“愬黄卷以济潼,眺华岳之阴崖。”李善注引薛综〈西京赋〉注曰:“愬,向也。愬与溯古字通。”南朝宋•谢庄〈月赋〉:“情纡轸其何托?愬皓月而长歌。” 形 ◎惊惧。 《公羊传•宣公六年》:“灵公望见赵盾,愬而再拜。”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愬的两岸词典解释全部sù1sù2 愬1sùㄙㄨˋ详细解释1.〈书〉对著人说出来;告诉。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诗经‧邶风‧柏舟》)。 2.〈书〉诽谤;进谗言。∥同“訴”。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论语‧宪问》)。 3.〈书〉向著。通“溯”。 情纡轸其何托?愬皓月而长歌(《文选‧谢庄‧月赋》)。 愬2sùㄙㄨˋ详细解释◎〈书〉惊恐;惊惧。 灵公望见赵盾,愬而再拜(《公羊传‧宣公六年》)。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愬的字源字形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愬字的成语肤受之愬 更多… 愬字组词愬告 愬苦 愬愬 愬冤 辨愬 肤受之愬 赴愬 告愬 控愬 叩愬 流愬 冒愬 泣愬 上愬 伸愬 愬愬 自愬 更多…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