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慍 | |||||||||||||||||||||||||||||||||||||||||||||||||||||||||
释义 | 慍yùn ㄩㄣˋ 卷十心部共13画 说文解字 卷十 心部 13画 U+614D 慍 於問切 愠 愠 慍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十下反切於問切頁碼第355頁,第16字續丁孫 慍異體愠 怒也。从心𥁕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二十反切迂郡反頁碼第862頁,第5行,第1字述 怒也。從心昷聲。 鍇注臣鍇曰:「蓄怒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十下反切於問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2043頁,第8字許惟賢第893頁,第13字 怨也。 段注怨各本作怒。《大雅・緜》傳曰:愠,恚也。《正義》云:《說文》愠,怨也。恚,怒也。有怨者必怒之。故以愠爲恚。然則唐初本作怨甚明。《車舝》。以慰我心。《韓詩》作以愠我心。愠,恚也。與毛緜傳合。毛閒關傳曰:慰,怨也。葢《毛詩》亦作愠。後人譌爲慰耳。 从心。𥁕聲。 段注於問切。十三部。 慍字的相关索引
慍yùn ㄩㄣˋ 正文・卯集上心部共14画 康熙字典 正文 ・卯集上 心部 14画 U+614D 慍 愠 慍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卯集上 部首:心部 武英殿刻本: 第951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398頁,第11字 標點整理本: 第343頁,第11字 例《正韻》:愠本字。 注解〔慍〕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上,康熙部首是心部。 〔慍〕字拼音是yù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忄、𥁕。 〔慍〕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ùn] ⑴ 同“愠”。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慍yùn ㄩㄣˋ 忄部共13画左右结构U+614D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愠 忄部 13画 10画 左右结构 NLWL PWOT UJOL 96012 无 U+614D 4422534125221 点、点、竖、竖、横折、撇、点、横、竖、横折、竖、竖、横 怨 、 惌 、 愠 慍字概述〔慍〕字拼音是yùn,部首是忄,总笔画是13画。 〔慍〕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忄、昷”或“忄、"𥁕"”。 〔慍〕字仓颉码是PWOT,五笔是NLWL,四角号码是96012,郑码是UJOL。 〔慍〕字的UNICODE是U+614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4909,UTF-32:0000614d,UTF-8:E6 85 8D。 〔慍〕字异体字是怨、惌、愠。 慍的笔顺Loading... 慍的意思慍愠yùnㄩㄣˋ基本解释◎同“愠”。 慍字的翻译
慍的国语辞典解释慍愠yùnㄩㄣˋ详细解释动 ◎怨恨。 《论语•学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后汉书•卷二八下•冯衍传》:“愤冯亭之不遂兮,愠去疾之遭惑。”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慍的两岸词典解释慍愠yùnㄩㄣˋ详细解释◎〈书〉愤怒;怨恨。 愠色、愠怒。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慍的字源字形春秋 金文 春秋中期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