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㕧 | |||||||||||||||||||||||||||||||||||||||||||||||||||||||||
释义 | 㕧xī ㄒㄧ 卷二口部共6画 说文解字 卷二 口部 6画 U+3567 㕧 馨伊切 吚 㕧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二上反切馨伊切頁碼第44頁,第4字續丁孫 㕧
附注鈕樹玉校錄:「㕧,《詩》、《爾雅》釋文並引作『吚』,《五經文字》云:『屎,《說文》作吚。』」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三反切忻冝反頁碼第132頁,第6行,第1字述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二上反切馨伊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38頁,第5字許惟賢第106頁,第2字 吚
段注《釋訓》。殿屎,呻也。《毛傳》。殿屎,呻吟也。陸氏詩,《爾雅音義》皆云:殿屎,《說文》作唸吚。 从口。伊省聲。 段注依詩,《爾雅音義》。《五經文字》云:屎,《說文》作吚。然則今本《說文》作㕧者,俗人𡚶改也。以《虫部》𧉅字例之。亦爲伊省聲。馨伊切。十五部。 㕧字的相关索引
㕧xī ㄒㄧ 正文・丑集上口部共6画 康熙字典 正文 ・丑集上 口部 6画 U+3567 㕧 㕧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07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175頁,第8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3頁,第6字 音《唐韻》:馨伊切;《集韻》、《韻會》:馨夷切;《正韻》:虛宜切,𡘋音咦。 音又,《集韻》:升脂切;《正韻》:申之切,𡘋音詩。又,《廣韻》、《集韻》:虛器切;《韻會》:香義切,𡘋音齂──義𡘋同。 注解〔㕧〕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㕧〕字拼音是x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尸。 〔㕧〕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xī] ⑴ [唸~]也作“殿屎”。呻吟。⑵ 言。⑶ 鈕樹玉《校錄》:“,《詩》、《爾雅》釋文並引作‘吚’。”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㕧xī ㄒㄧ 口部共6画左右结构U+3567CJK 扩展A 汉语字典 口部 6画 3画 左右结构 KNT RS JXM 67007 无 U+3567 251513 𣢁 、 𣢂 、 𣢍 、 𣢎 、 𧥤 㕧字概述〔㕧〕字拼音是xī,部首是口,总笔画是6画。 〔㕧〕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尸”。 〔㕧〕字仓颉码是RS,五笔是KNT,四角号码是67007,郑码是JXM。 〔㕧〕字的UNICODE是U+3567,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A,10进制: 13671,UTF-32:00003567,UTF-8:E3 95 A7。 〔㕧〕字异体字是𣢁、𣢂、𣢍、𣢎、𧥤。 㕧的意思㕧xīㄒㄧ基本解释①[唸~]也作“殿屎”。呻吟。 ②言。 ③鈕樹玉《校錄》:“,《詩》、《爾雅》釋文並引作‘吚’。” 㕧字的翻译
㕧的字源字形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