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㗗 | ||||||||||||||||||||||||||||||||||||||||||||||||||||||||||||
释义 | 㗗bǎi ㄅㄞˇ 卷四冎部共13画 说文解字 卷四 冎部 13画 U+35D7 㗗 府移切 𠕩 𠧅 㗗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四下反切府移切頁碼第128頁,第7字續丁孫 𠕩異體㗗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八反切賓而反頁碼第330頁,第7行,第2字述
鍇注臣鍇曰:「若骨肉之分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四下反切府移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656頁,第1字許惟賢第292頁,第11字
段注府移切。十六部。罷聲古音在十七部。合韵也。脾與𠂢𧖴字音義相近。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近代)朱二馬融《廣成頌》,「擺牲[班]禽」。《周禮》「疈辜」,故作「罷辜」。劈或作擘,《禮記》作「拍豚」。披、詖古只作皮。擺擘,擘十六部,𠕩十七部(本字)。 㗗字的相关索引
㗗bǎi ㄅㄞˇ 正文・丑集上口部共13画 康熙字典 正文 ・丑集上 口部 13画 U+35D7 㗗 㗗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69頁,第7字 同文書局本: 第202頁,第38字 標點整理本: 第131頁,第1字 音《集韻》:補買切,音擺。 音又,《集韻》:部買切,罷上聲。 注解〔㗗〕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㗗〕字拼音是bǎ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𠮠、卑。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㗗bǎi ㄅㄞˇ 口部共13画左右结构U+35D7CJK 扩展A 汉语字典 口部 13画 10画 左右结构 KLRF 86 、 KERF 98 RSHWJ JYNE 66440 无 U+35D7 2515332511312 𠕩 、 𠧅 、 𠮠 㗗字概述〔㗗〕字拼音是bǎi,部首是口,总笔画是13画。 〔㗗〕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另、卑”或“"𠮠"、卑”。 〔㗗〕字仓颉码是RSHWJ,五笔是KLRF86,KERF98,四角号码是66440,郑码是JYNE。 〔㗗〕字的UNICODE是U+35D7,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A,10进制: 13783,UTF-32:000035d7,UTF-8:E3 97 97。 〔㗗〕字异体字是𠕩、𠧅、𠮠。 㗗的意思基本释义㗗bēiㄅㄟ◎拼音bēi。分别, 分离,分解。 㗗字的翻译
㗗的字源字形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