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戩 | ||||||||||||||||||||||||||||||||||||||||||||||||||||||||||||
释义 | 戩jiǎn ㄐㄧㄢˇ 卷十二戈部共14画 说文解字 卷十二 戈部 14画 U+6229 戩 卽淺切 戬 戬 戩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十二下反切卽淺切頁碼第421頁,第22字續丁孫 戩異體戩、戬 滅也。从戈㬜聲。《詩》曰:「實始戩商。」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二十四反切子善反頁碼第1007頁,第5行,第1字述 滅也。從戈晉聲。《詩》曰:「實始戩商。」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十二下反切卽淺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2523頁,第3字許惟賢第1097頁,第6字 滅也。 段注滅者,盡也。盡之義兼美惡。故滅之義亦兼美惡。凡盡皆得云滅。亦皆得云戩也。天保曰:俾爾戩穀。朱子曰:戩,盡也。穀,善也。此注甚合古義。《爾雅》。履,戩,祓,福也。此謂樛木之福履,天保之戩穀,《卷阿》之祓祿皆得訓福。履本不訓福。與福連文,則可訓福矣。戩祓本不訓福。與穀祿連文,則亦可訓福矣。皆於㒳字摘一字以釋㒳字之義。毛公仍之曰戩,福也。而履祿也,茀小也,則不相襲矣。古人之文,貴善讀之。所謂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許於戩不襲《爾雅》、《毛傳》。斯善讀《爾雅》、《毛傳》者也。今之能善讀者葢尟矣。 从戈。晉聲。 段注卽淺切。古音在十二部。讀如藎。 詩曰:實始戩商。 段注《魯頌・閟宮》文。今詩作翦。按此引詩說叚借也。《毛傳》曰:翦,濟也。許《刀部》曰:𠝣,齊𣃔也。𠝣之字多叚翦爲之。翦卽𠝣。戩者,𠝣之叚借。毛云𠝣齊也者,謂周至於大王。規模氣象始大。可與商國竝立。故曰齊。緜詩古公以下七章是也。非翦伐之謂。若不通《毛傳》,許書之例。竟謂大王滅商。豈不事辭俱窒礙乎。毛意謂戩卽𠝣。許說其本義以明轉注。復引詩字以明叚借。㒳公之例皆尋繹全書而可得。不則以文害辭,謂大王有翦商之志矣。夫詩明言翦商而見大王之德盛。後儒言有翦商之志,而大王之心遂不可問。嗚呼。是非不知訓詁之禍也哉。 戩字的相关索引
戩jiǎn ㄐㄧㄢˇ 正文・卯集中戈部共14画 康熙字典 正文 ・卯集中 戈部 14画 U+6229 戩 戬 戩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戈部 武英殿刻本: 第990頁,第13字 同文書局本: 第413頁,第30字 標點整理本: 第359頁,第29字 音《唐韻》:卽淺切;《集韻》、《韻會》:子淺切,𡘋音翦──盡也。 例又,與翦通。 音又,《集韻》:旨善切,音𦗢──義同。 音又,《集韻》、《類篇》𡘋子賤切,音箭──義同孫炎說。 注解〔戩〕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戈部。 〔戩〕字拼音是jiǎ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晉、戈。 〔戩〕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jiǎn] ⑴ 同“戬”。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戩jiǎn ㄐㄧㄢˇ 戈部共14画左右结构U+6229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戬 戈部 14画 10画 左右结构 GCCA MAI BDKH 13650 无 U+6229 15454125111534 横、撇折、点、撇折、点、横、竖、横折、横、横、横、斜钩、撇、点 戬 、 𢦞 戩字概述〔戩〕字拼音是jiǎn,部首是戈,总笔画是14画。 〔戩〕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晋、戈”或“晉、戈”。 〔戩〕字仓颉码是MAI,五笔是GCCA,四角号码是13650,郑码是BDKH。 〔戩〕字的UNICODE是U+6229,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5129,UTF-32:00006229,UTF-8:E6 88 A9。 〔戩〕字异体字是戬、𢦞。 戩的意思戩戬jiǎnㄐㄧㄢˇ基本解释◎同“戬”。 戩字的翻译
戩的国语辞典解释戩戬jiǎnㄐㄧㄢˇ详细解释动 1.消灭。 《说文解字•戈部》:“戬,灭也。” 2.尽、至。参见“戬谷”条。 名 ◎福禄、吉祥。 《尔雅•释诂下》:“戬,福也。”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戩的两岸词典解释戩戬jiǎnㄐㄧㄢˇ详细解释1.〈书〉幸福;吉祥。 天保定尔,俾尔戬谷(《诗经‧小雅‧天保》)。 2.〈书〉消灭;消除。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戩的字源字形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