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古代弃官的一种方式。
引《东观汉记·崔篆传》:“‘吾闻伐国不问仁人,战阵不访儒士,此举奚至哉?’遂投劾归。”《后汉书·周燮黄宪等传序》:“﹝ 仲叔 ﹞遂辞出,投劾而去。”李贤 注:“自投其劾状而去也。”宋•苏轼 《自金山放船至焦山》诗:“行当投劾谢簪组,为我佳处留茅庵。”清•王鹏运 《<彊村词>序》:“会庚子之变,依翁以居者弥岁,相对咄咄,倚兹事度日,意似稍稍有所领受,而翁则翩然投劾去。”
古代官员引罪自责,呈递辞职文书。
引宋·苏轼〈春菜〉诗:「明年投劾径须归,莫待齿摇并发脱。」
投劾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óu hé,是指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
投 [ tóu ] 1. 抛,掷,扔(多指有目标的)。 如 投篮。投弹(dàn )。 2. 跳进去。 如 投河。自投罗网。 3. 放进去,送进去。 如 投入。投资。投标。 4. 走向,进入。 如 投宿(找地方住宿)。投奔。投靠。投降。投师(从师学习)。投诉。 5. 发向。 如 投射。投影。 6. 寄,递送。 如 投递。投稿。 7. 合。 如 投合。意气相投。 8. 临,在…以前。 如 投明。投暮(天黑以前)。 [更多解释]
劾 [ hé ] 1. 揭发罪状。 如 弹(tán )劾。参(cān )劾。 [更多解释]
投劾的拼音是:tóu hé点击 图标播放投劾的发音。
投劾的意思是:古代官员引罪自责,呈递辞职文书。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