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㳷 | ||||||||||||||||||||||||||||||||||||||||||||||||||||||||||||
释义 | 㳷wěn ㄨㄣˇ hū ㄏㄨ 卷十一水部共11画 说文解字 卷十一 水部 11画 U+3CF7 㳷 呼骨切 𣷤 、 𣴵 淐 㳷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呼骨切頁碼第369頁,第3字續丁孫 㳷異體𣷤、𣴵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二十一反切虎配反頁碼第903頁,第4行,第1字述
鍇注臣鍇曰:「曶音忽。」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呼骨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206頁,第2字許惟賢第960頁,第3字 𣷤
段注皃字依《廣韵》訂。 从水。昌聲。 段注各本篆文作㳷,解作曶聲。此以隸體改篆也。篇,韵皆曰:淐今作㳷。今據正。其音當依《廣韵》荒內切。十五部。大徐呼骨切。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近代)朱二古音末。昧爽亦作曶爽,可證。音轉為黴,《說文》「黴,久雨青黑也。」 㳷字的相关索引
㳷wěn ㄨㄣˇ hū ㄏㄨ 正文・巳集上水部共12画 康熙字典 正文 ・巳集上 水部 12画 U+3CF7 㳷 㳷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00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628頁,第22字 標點整理本: 第576頁,第1字 音《唐韻》、《集韻》𡘋呼骨切,音忽。 例又,合也。 音又,《集韻》:武粉切,音吻──水絕貌。 音又,吐內切,音退──漬元色曰㳷。 卷目:考證・巳集上 部首:水部 愛日堂藏本: 第369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55頁,第13字 《玉篇》本作渴,今作㳷。 謹照原文渴改淐。 《集韻》與𣴵同。隷作㳷。 謹按𣴵字當改𣴵,互見本部七晝𣴵字註。 注解〔㳷〕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㳷〕字是多音字,拼音是wěn、h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曶。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㳷wěn ㄨㄣˇ hū ㄏㄨ 氵部共11画左右结构U+3CF7CJK 扩展A 汉语字典 氵部 11画 8画 左右结构 IQRJ EPHA VROK 37162 无 U+3CF7 44135332511 淈 、 淴 、 渞 、 𣴵 、 𣷤 㳷字概述〔㳷〕字是多音字,拼音是wěn、hū,部首是氵,总笔画是11画。 〔㳷〕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曶”。 〔㳷〕字仓颉码是EPHA,五笔是IQRJ,四角号码是37162,郑码是VROK。 〔㳷〕字的UNICODE是U+3CF7,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A,10进制: 15607,UTF-32:00003cf7,UTF-8:E3 B3 B7。 〔㳷〕字异体字是淈、淴、渞、𣴵、𣷤。 㳷的意思基本释义㳷1hūㄏㄨ1.拼音hū。 2.青黑色。 3.大清。 㳷2wěnㄨㄣˇ◎拼音wěn。水绝之状。 㳷3tuìㄊㄨㄟˋ◎拼音tuì。浸渍去色。 㳷字的翻译
㳷的字源字形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