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摻 | ||||||
释义 | 摻chān ㄔㄢ xiān ㄒㄧㄢ càn ㄘㄢˋ shǎn ㄕㄢˇ 卷十二手部共14画 说文解字 卷十二 手部 14画 U+647B 摻 所斬切 掺 摻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十二上反切所斬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2442頁,第1字許惟賢第1062頁,第3字
段注各本無摻篆及解。今依《鄭風・遵大路・正義》所引補。詩摻執子之袪傳曰:摻,攬也。《正義》引《說文》摻,參聲。斂也。操,喿聲。奉也。葢因俗二字相亂。故分引之。今本無摻篆。亦由南朝以來摻操不別之故。凡許書《鼎部》𠕪鼏相似而失其一。《衣部》袗袀相似而失其一。《水部》沱池相似而有沱無池。皆此類。所斬切。古音在七部。 摻字的相关索引
摻chān ㄔㄢ xiān ㄒㄧㄢ càn ㄘㄢˋ shǎn ㄕㄢˇ 正文・卯集中手部共15画 康熙字典 正文 ・卯集中 手部 15画 金 U+647B 摻 掺 摻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79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452頁,第10字 標點整理本: 第399頁,第16字 音《唐韻》:所咸切;《集韻》、《韻會》:師咸切,𡘋音毿,讀與衫近──女手貌。 音又,《集韻》、《韻會》、《正韻》𡘋思廉切,音纖──義同。又,《唐韻》:所減切;《集韻》、《韻會》、《正韻》:所斬切,𡘋毿上聲──義同。 例又,取也。一曰執也。 音又,《集韻》:素檻切。揚子《方言》:細也。凡細貌謂之笙,斂物而細謂之揫。或曰摻。 音又,疏簪切,音森──林離摻攦也。 音又,倉含切,音驂──摻搓,捫也。 音又,千遙切,悄平聲──持物也。 音又,《韻會》、《正韻》𡘋七紺切,驂去聲──與參同,鼓曲也。 音又,魏了翁〈答張洽書〉:魏晉閒避曹操諱,攺爲摻。或謂《詩・鄭風》摻執子之祛,本作操,《傳》解擥不誤,《箋註》音所覽、所斬二切,謬也。此說附存以備參考。 注解〔摻〕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摻〕字是多音字,拼音是chān、xiān、càn、shǎ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參,五行属金。 〔摻〕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ǎn] ⑴ 均见“掺”。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摻chān ㄔㄢ xiān ㄒㄧㄢ càn ㄘㄢˋ shǎn ㄕㄢˇ 扌部共14画左右结构U+647B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掺 扌部 14画 11画 左右结构 金 RCCE QIIH DZOP 53022 无 U+647B 12154545434333 横、竖钩、提、撇折、点、撇折、点、撇折、点、撇、捺、撇、撇、撇 傪 、 參 、 掺 、 撡 、 攕 摻字概述〔摻〕字是多音字,拼音是chān、xiān、càn、shǎn,部首是扌,总笔画是14画。 〔摻〕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參”,五行属金。 〔摻〕字仓颉码是QIIH,五笔是RCCE,四角号码是53022,郑码是DZOP。 〔摻〕字的UNICODE是U+647B,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5723,UTF-32:0000647b,UTF-8:E6 91 BB。 〔摻〕字异体字是傪、參、掺、撡、攕。 摻的笔顺Loading... 摻的意思摻掺shǎnㄕㄢˇ基本解释◎均见“掺”。 摻字的翻译
摻的国语辞典解释全部shān1càn2shǎn3chān4 摻掺1shānㄕㄢ详细解释◎参见“掺掺”条。 摻掺2cànㄘㄢˋ详细解释◎参见“渔阳掺挝”条。 摻掺3shǎnㄕㄢˇ详细解释动 ◎持、握住。 《诗经•郑风•遵大路》:“遵大路兮,掺执子之袪兮。”唐•李白〈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掺袂何所道,援毫投此辞。” 摻掺4chānㄔㄢ详细解释动 ◎混合、杂入。同“攙”。如:“掺合”、“掺砂”、“掺水”。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摻的两岸词典解释全部chān1càn2shǎn3 摻掺1chānㄔㄢ详细解释◎掺入;混合。也作“攙”。 掺杂、掺合。 摻掺2cànㄘㄢˋ详细解释1.古代鼓曲名。 微子掺、渔阳掺。 2.古代一种击鼓法。 掺鼓〈渔阳〉挝未遍(宋‧苏轼〈蝶恋花‧帘外东风交雨霰〉词)。 摻掺3shǎnㄕㄢˇ详细解释◎〈书〉握;执。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袪兮(《诗经‧遵大路》)。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摻的字源字形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