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旆 | ||||||||||||||||||||||||||||||||||||||||||||||||||||||||||||
释义 | 旆pèi ㄆㄟˋ 卷七㫃部共10画 说文解字 卷七 㫃部 10画 U+65C6 旆 蒲葢切 𣃩 斾 旆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七上反切蒲蓋切頁碼第219頁,第7字續丁孫 旆異體𣃩 繼旐之旗也,沛然而垂。从㫃𣎵聲。 蔣注案:篆書當从𣎵,而非从𣎳。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十三反切蒲會反頁碼第559頁,第3行,第1字述 継旐之旗,沛然而垂也。從㫃𣎵聲。 鍇注臣鍇按:《爾雅》:「繼旐曰旆。」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七上反切蒲葢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234頁,第2字許惟賢第542頁,第4字 繼旐之旗也。 段注旗者,旌旗之總名。下文云旗有眾鈴,旗曲柄,旗旖施皆是。《爾雅》。繼旐曰旆。郭云:帛續旐末爲燕尾者。何休注《公羊》云:繼旐如燕尾曰旆。《釋名》云:旆,以帛繼旐末也。《小雅》。帛旆央央。毛曰:帛旆,繼旐者也。按帛葢用絳。 沛然而𡍮。 段注沛旆曡韵。引伸爲凡垂之偁。《出車》傳曰:旆旆,旒垂皃。《左傳》昭十三年曰:八月辛未。治兵。建而不旆。壬申。復旆之。杜云:建立旌旗。不曳其旆。旆,游也。按不旆者,卷而不垂。旆之者,垂之也。定四年。晉人假羽旌於鄭。鄭人與之。明日。或旆以會。亦是垂旒之義。《大雅》。荏菽旆旆。傳曰:旆旆然長也。沛然而垂則長。故毛云爾也。又旆爲旗幟之總名。如《左傳》狐毛設二旆而退之,晉亡大旆之左旃是也。又假茷爲旆。如《左傳》綪茷卽蒨旆,詩帛茷央央卽帛旆是也。亦有與末通用者。《士喪禮》。書銘於末曰某氏某之柩。注曰:今文銘皆爲名。末爲旆。 从㫃。𣎵聲。 段注蒲葢切。十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近代)朱一《左傳》「綪茷」,茷同旆。 朱二《詩》借茷為旆。 錢一《左傳》之「綪茂」,茷同旆。 旆字的相关索引
旆pèi ㄆㄟˋ 正文・卯集下方部共10画 康熙字典 正文 ・卯集下 方部 10画 水 U+65C6 旆 旆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卯集下 部首:方部 武英殿刻本: 第1153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483頁,第8字 標點整理本: 第432頁,第2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𡘋蒲蓋切,音沛。 例又,《詩・小雅》:彼旟旐斯,胡不旆旆。〔傳〕旆旆,旒垂貌。〔朱傳〕旆旆,飛揚之貌。 例又,《詩・大雅》:荏菽旆旆。〔傳〕旆旆然長也。 音又,《集韻》:蒲掇切,音跋──義同。 音又,《韻補》叶蒲枚切。𨻰琳〈大荒賦〉:華蓋建杠,招搖樹旆;攝提運杓,文昌承魁。 注解〔旆〕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下,康熙部首是方部。 〔旆〕字拼音是pè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𭤨、巿,五行属水。 〔旆〕字造字法是形声。本义是古代旐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飘带。 〔旆〕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pèi] ⑴ 古代旗末端状如燕尾的垂旒。⑵ 泛指旌旗。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旆pèi ㄆㄟˋ 方部共10画左右结构U+65C6CJK 基本汉字 二级汉字通用字 汉语字典 方部 10画 6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水 YTGH YSOJB SYAL 08227 2465 7623 U+65C6 4153311252 点、横、横折钩、撇、撇、横、横、竖、横折钩、竖 斾 、 𣃩 旆字概述〔旆〕字拼音是pèi,部首是方,总笔画是10画。 〔旆〕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𭤨"、巿”,五行属水。 〔旆〕字造字法是形声。本义是古代旐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飘带。 〔旆〕字仓颉码是YSOJB,五笔是YTGH,四角号码是08227,郑码是SYAL,中文电码是2465,区位码是7623。 〔旆〕字的UNICODE是U+65C6,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6054,UTF-32:000065c6,UTF-8:E6 97 86。 〔旆〕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4626。 〔旆〕字异体字是斾、𣃩。 旆的笔顺Loading... 旆的意思旆pèiㄆㄟˋ基本解释①古代旗末端状如燕尾的垂旒。 ②泛指旌旗。 详细解释名词 1.形声。本义:古代旐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飘带。 2.同本义flag。 旆,继旐之帛也。 —— 《说文》白旆央央。 —— 《诗·小雅·六月》 旆旆(旗旒下垂的样子;生长茂盛的样子) 3.泛指旌旗banner; flag。 白旆,殷旌也。 —— 《释名·释兵》拔旆投衡。 —— 《左传·宣公十二年》。注:“大旗也。”亡大旆之左旃。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旆旃;旆旌 旆字的翻译
旆的国语辞典解释旆pèiㄆㄟˋ详细解释名 1.古代旌旗末端形似燕尾的下垂饰物。 《诗经•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文选•沈约•钟山诗应西阳王教诗》:“君王挺逸趣,羽旆临崇基。”唐•李善•注:“旆,旌旗之垂者。” 2.旗帜的通称。 南朝宋•颜延之〈请立浑天仪表〉:“值大军旋旆,浑仪在路。”明•于谦〈山行〉诗:“酒旆摇村舍,钟声出寺楼。” 形 ◎参见“旆旆”条。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旆的两岸词典解释旆pèiㄆㄟˋ详细解释◎〈书〉古代旗帜末端像燕尾形状的饰物;泛指旌旗。 织文鸟章,白旆央央(《诗经‧小雅‧六月》)、酒旆摇村舍,钟声出寺楼(明•于谦〈山行诗〉)。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旆的字源字形楚〔战国〕 简 曾侯乙墓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旆字的成语旗旆成阴 更多… 旆字组词旆旌 旆旍 旆旆 旆旃 白旆 辰旆 车旆 赤旆 迟旆 春旆 村旆 返旆 幡旆 反旆 风旆 宫旆 鼓旆 还旆 虹旆 红旆 回旆 麾旆 火旆 旌旆 酒旆 龙旆 霓旆 旌旆逶迤 旗旆成阴 更多…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