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明察秋毫 | |||||||||
释义 | míngcháqiūháo 明察秋毫
明察秋毫的意思词语解释明察秋毫míng chá qiū háo
翻译
引证解释
国语辞典明察秋毫míng chá qiū háo
明察秋毫的字义分解
【明察秋毫】的常见问题
míngcháqiūháo 明察秋毫
拼音: míng chá qiū háo 怎么读 注音: ㄇㄧㄥˊ ㄔㄚˊ ㄑㄧㄡ ㄏㄠˊ 感情 褒义成语 近义词: 洞若观火 明查暗访 反义词: 不见舆薪 明察秋毫的意思明:明晰;察:看;观察;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现象。 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例子: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清・沈复《浮生六记 闲情记趣》) 辨形:“察”,不能写作“查”;“毫”,不能写作“豪”。 辨析:“明察秋毫”与“洞若观火”有别:“明察秋毫”强调观察事物精细;“洞若观火”强调观察事物透彻、深远。 歇后语: 电子显微镜 —— 明察秋毫 谜语: 显微镜 (谜底:明察秋毫) 故事: 战国时期,齐宣王田辟想学齐桓公那样做霸主,他向孟子请教如何才能做上霸王。孟子告诉他要用仁义道德的力量统一天下,同时要对国情明察秋毫,体察民情,现在是能干不能干的事情,而是您愿干不愿干的事情。 明察秋毫的详细解释【释义】目光敏锐,可看见秋天鸟兽新长的毫毛。#语本《缠子》。后用“明察秋毫”比喻洞察一切,能看到极细微的地方。 【典源】#《缠子》(据《文选・卷四五・设论・班固・答宾戏》李善注引)[1][2]曰:“[3]之目,察[4]之末于百步之外,可谓明矣。” 注解[1]典故或见于《孟子・梁惠王上》。 [2]董无心:东周战国人,生卒年不详,著有《董子》一卷。 [3]离娄:人名。黄帝时人,生卒年不详。相传能视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 [4]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后用以比喻细微的事物。 参考《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曰:“否。” 【典故】离娄是神话中黄帝时代的人,相传他能够把百步之外的野兽细毛看得根根分明,所以董无心说,像离娄这样的人可说是视力极好了。孟子在劝谏梁惠王行仁义之道时,曾经借用离娄的视力,他说:“如果有人说,他的力量可以举起百钧(三十斤为一钧)之物,却举不起一根羽毛;他的视力能够看见野兽初生的细毛,却看不见一堆木柴,请问大王您会相信他吗?”梁惠王回答:“当然不会。”孟子于是又说道:“举不起一根羽毛,或看不见一堆木柴,是因为不肯去做,而非做不到。现在人民生活困苦,朝不保夕,是因为大王您不肯行仁义之道,让恩泽遍及百姓,而非大王您做不到啊!”后来“明察秋毫”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人能洞察一切,能看到极细微的地方。 【书证】
【用法】语义比喻人能洞察一切,看到极细微的地方。 类别用在“观察入微”的表述上。 例句①包公办案明察秋毫,宵小歹徒无所遁形。 ②无论嫌犯多么狡猾,很难逃得过检察官的明察秋毫。 ③多亏老爷明察秋毫,找出真正偷东西的人,还我清白。 ④老总遇事能明察秋毫,想在他面前耍花样,门都没有! ⑤在警方明察秋毫的侦办下,这件悬案,终于宣告侦破。 ⑥施公在百姓心目中是廉洁奉公、明察秋毫的青天大老爷。 ⑦明察秋毫的鉴识人员总能利用微物证据,找到破案线索。 ⑧这件案子亏得法官明察秋毫,终于真相大白,洗刷了被告的冤情。 ⑨这件抢案由于警方的明察秋毫,使歹徒无所遁形,很快就破案了。 ⑩他的眼力真可谓是明察秋毫,连掉在地板上的一根头发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辨识】同义“明察秋毫”及“洞若观火”都有看得一清二楚的意思。 异义“明察秋毫”侧重于形容观察巨细靡遗;“洞若观火”侧重于形容观察透澈深远。 例句
明察秋毫的翻译
明察秋毫成语接龙“毫”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明”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明察秋毫字义分解明读音(míng), 日部,共8画 ①. 亮,与“暗”相对。 如: 明亮。明媚。明净。明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②. 清楚。 如: 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 ③. 懂得,了解。 如: 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 ④. 公开,不隐蔽。 如: 明说。明讲。明处。 ⑤. 能够看清事物。 如: 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 ⑥. 睿智。 如: 英明。贤明。明君。 ⑦. 视觉,眼力。 如: 失明。 ⑧.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 如: 明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 ⑨. 次(专指日或年)。 如: 明日。明年。 ⑩. 中国朝代名。 如: 明代。 ⑪. 姓。 查看详细解释 察读音(chá), 宀部,共14画 ①. 仔细看,调查研究。 如: 察看。察核。观察。考察(➊实地观察调查,如“科学察察”;➋细致深刻地观察,如“科学研究要勤于察察和思考”)。察觉。察访。察勘。察探。明察秋毫(“秋毫”指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喻为人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清楚)。 查看详细解释 秋读音(qiū), 禾部,共9画 ①. 一年的第三季。 如: 秋季。秋景。秋水(喻人的眼睛,多指女子的)。秋波(喻美女的眼睛)。三秋(①指秋收、秋耕、秋播;②指三年)。秋高气爽。 ②. 庄稼成熟的时期。 如: 麦秋。 ③. 指一年。 如: 千秋万代。 ④. 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 ⑤. 一种运动和游戏用具称“秋千”。 ⑥. 姓。 查看详细解释 毫读音(háo), 毛部,共11画 ①. 细长而尖的毛。 如: 毫毛。毫发(fà)。毫末(喻极微小的数量或部分)。丝毫。 ②. 指毛笔。 如: 挥毫。毫素。 ③. 中国的秤或戥子上的提绳。 如: 头毫。二毫。 ④. 中国市制计量单位,十毫等于一厘(长度、地积、重量单位);一百平方毫等于一平方厘(面积单位)。 ⑤. 方言,货币单位,角、毛。 ⑥. 数量极少,一点儿(限用于否定式)。 如: 毫不费力。毫无二致。 ⑦. 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时,表示该量的千分之一。 如: 毫米(公制长度单位,“米”的千分之一。) 查看详细解释 明察秋毫成语组词明的成语察的成语秋的成语毫的成语 明察秋毫相似的成语明察秋毫,不见舆薪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洞察秋毫微察秋毫明察暗访秋毫之末利析秋毫秋毫勿犯不犯秋毫远见明察秋毫见捐秋毫无犯秋毫不犯秋毫不染秋毫无扰秋毫无取察察为明察察而明明廉暗察暗察明访明明白白明明赫赫不明不白若明若暗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