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有眼不识荆山玉 |
释义 | yǒuyǎnbùshíjīngshānyù 有眼不识荆山玉
拼音: yǒu yǎn bù shí jīng shān yù 怎么读 注音: ㄧㄡˇ ㄧㄢˇ ㄅㄨˋ ㄕˊ ㄐㄧㄥ ㄕㄢ ㄩˋ 繁体: 有眼不識荊山玉 有眼不识荆山玉的意思荆山:山名,此山产宝玉,据传和氏璧就出自此山。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一回:我西门庆一时昏昧,不听你之良言,辜负你之好意。正是有眼不识荆山玉,拿着顽石一样看。过后方知君子,千万饶恕我则个。 例子:这么纯净的水晶,你竟然当成玻璃,真是~。 有眼不识荆山玉的详细解释【释义】荆山玉,春秋时代楚国人卞和在荆山发现的璞玉,两次献给楚王,都被认为是普通的石头。有眼不识荆山玉比喻认不出名贵的物品或杰出的人物。如:“这么纯净的水晶,你竟然当成玻璃,真是有眼不识荆山玉。” 有眼不识荆山玉成语接龙“玉”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有”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有眼不识荆山玉字义分解有读音(yǒu,yòu), 月部,共6画 ㈠ 有 [ yǒu ]①. 存在。 如: 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 ②. 表示所属。 如: 他有一本书。 ③. 表示发生、出现。 如: 有病。情况有变化。 ④. 表示估量或比较。 如: 水有一丈多深。 ⑤. 表示大、多。 如: 有学问。 ⑥.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 如: 有劳。有请。 ⑦. 无定指,与“某”相近。 如: 有一天。 ⑧.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 如: 有夏。有宋一代。 ㈡ 有 [ yòu ]①. 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查看详细解释 眼读音(yǎn), 目部,共11画 ①. 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 如: 眼睛。眼底。眼力。眼色。眼神。眼帘。眼目。眼疾手快。 ②. 见识,对事物的看法。 如: 眼光远大。眼界开阔。 ③. 孔洞,窟窿。 如: 炮眼。针眼儿。泉眼。 ④. 关节,要点。 如: 节骨眼儿。字眼儿。 ⑤. 戏曲中的节拍。 如: 一板三眼。 ⑥. 当前。 如: 眼前利益。眼下。 ⑦. 量词。 如: 一眼井。 ⑧. 围棋术语,一方子中所留的空儿,在这个空儿中对方不能下成活棋。 查看详细解释 不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㈠ 不 [ bù ]①. 副词。 ②.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如: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如: 不,我不知道。 ④. 用在句末表疑问。 如: 他现在身体好不? ㈡ 不 [ fǒu ]①.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查看详细解释 识读音(shí,zhì), 讠部,共7画 ㈠ 识 [ shí ]①. 知道,认得,能辨别。 如: 识辨。识破。识相(xiàng )。识途老马。 ②. 所知道的道理。 如: 知识。常识。 ③. 辨别是非的能力。 如: 见识。远见卓识。 ㈡ 识 [ zhì ]①. 记住。 如: 博闻强识。 ②. 标志,记号。 查看详细解释 荆读音(jīng), 艸部,共9画 ①. 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楚”)。 如: 紫荆。荆条。荆棘。披荆斩棘。 ②. 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 如: 负荆请罪。 ③. 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 如: 荆州。荆璞(喻美质、未经任用的卓越人才)。 ④. 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 如: 拙荆。山荆。荆妻。 ⑤. 姓。 查看详细解释 山读音(shān), 山部,共3画 ①.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 如: 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②. 形状像山的。 如: 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③. 形容大声。 如: 山响。山呼万岁。 ④. 姓。 查看详细解释 玉读音(yù), 玉部,共5画 ①. 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 如: 玉石。玉器。玉玺(君主的玉印)。抛砖引玉。金玉良言。玉不琢,不成器。 ②. 美,尊贵的,敬辞。 如: 玉泉。玉液(美酒)。玉言。玉姿。玉照(敬称别人的照片)。玉宇(a.天空;b.瑰丽的宫阙殿宇)。亭亭玉立。金科玉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③. 姓。 查看详细解释 有眼不识荆山玉成语组词有的成语眼的成语不的成语识的成语荆的成语山的成语玉的成语 有眼不识荆山玉相似的成语有眼不识泰山不识泰山反眼不识荆山之玉眼不识丁不识丁不识人间有羞耻事灵蛇之珠,荆山之玉不识庐山真面目不识不知不识抬举不识之无不识高低不识好歹不识一丁一丁不识不识起倒一字不识识荆恨晚不识东家不识局面纥字不识无般不识不识马肝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