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束手待毙 |
释义 | shùshǒudàibì 束手待毙
束手待毙的意思词语解释束手待毙,束手待死,束手就毙shù shǒu dài bì,shù shǒu dài sǐ,shù shǒu jiù bì
引证解释
国语辞典束手待毙shù shǒu dài bì
束手待毙的字义分解
【束手待毙】的常见问题
shùshǒudàibì 束手待毙
拼音: shù shǒu dài bì 怎么读 注音: ㄕㄨˋ ㄕㄡˇ ㄉㄞˋ ㄅㄧˋ 繁体: 束手待斃 感情 贬义成语 近义词: 束手无策 束手就擒 反义词: 应付自如 束手待毙的意思捆起手来等死。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 出处:元《宋史・礼志十七》:“与其束手待毙,曷若并计合谋,同心戮力。”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 例子:(1)敌军压境,我们要设法突围,不可束手待毙。(2)与其束手待毙,不如拼死一搏,也许还能闯出一条生路。 正音:“待”,读作“dài”,不能读作“dāi”。 辨形:“待”,不能写作“侍”。 辨析:“束手待毙”和“束手就擒”;都有“坐待不良后果”之意。但“束手待毙”偏重在“待毙”;即消极地等死;语气比“束手就擒”重;而“束手就擒”;偏重在“就擒”;即让人轻易捉住;多不含消极意义。 歇后语: 跛脚佬遇老虎 —— 束手待毙 谜语: 上刑场 (谜底:束手待毙) 束手待毙的详细解释【释义】把手绑起来等待死亡。比喻危难时不想办法解决,坐等败亡。※语或出《宋史・卷一一四・礼志一七》。 【典源】※《宋史・卷一一四・礼志一七》(建炎)三年,幸杭州,自杭州幸江宁府,寻幸浙西,自浙西幸浙东。乃下诏曰:「国家遭金人侵逼,无岁无兵。朕纂承以来,深轸念虑,谓父兄在难,而吾民未抚,不欲使之陷于锋镝。故包羞忍耻,为退避之谋,冀其逞志而归,稍得休息。自南京移淮甸,自淮甸移建康而会稽,播迁之远,极于海隅。卑词厚礼,使介相望。以至愿去尊称,甘心贬屈,请用正朔,比于藩臣,遣使哀祈,无不曲尽。假使金石无情,亦当少动。累年卑屈,卒未见从。生民嗷嗷,何时宁息? 今诸路之兵聚于江、浙之间,朕不 [1]亲行,据其 [2]。如金人尚容朕为汝兵民之主,则朕于 [3]之礼,敢有不恭!或必用兵窥我 [4],倾我宗社, [5],竭取东西金帛、子女,则朕亦何 [6]一身,不临行阵,以践前言,以保群生。朕已取十一月二十五日 [7],前去浙西,为迎敌计。惟我将士、人民,念国家涵养之恩, [8][9]之辱,悼杀戮焚残之祸,与其束手待毙,曷若并计合谋, [10],奋励而前,以存家国。」 注解[1]惮:音dàn,害怕、畏惧。 [2]要害:指军事要地。 [3]事大:指小国侍奉大国。 [4]行在:指天子居处之所在。 [5]涂炭生灵:比喻使人民生活陷入极端困苦之中。 [6]爱:吝惜,舍不得。 [7]移跸:移驾。跸,音bì,指古代帝王出行时止宿之所。 [8]二圣:指徽宗、钦宗二帝,当时被金人掳走。圣,君王。 [9]拘縻:拘禁,拘留。 [10]同心戮力:齐心合力。戮,音lù,合、并。 【典故】“束手待毙”的“束手”,是双手被捆绑,不再抵抗的意思。如《史记・卷七八・春申君列传》:“刳(kū)腹绝肠,折颈折颐(一ˊ),首身分离,暴骸骨于草泽,头颅僵仆,相望于境,父子老弱系脰(dòu)束手为群虏者,相及于路。”描述在战争中被俘虏的父子老弱被系住脖子,绑住双手。此处文献就用“束手”,表示了这样的意思。又如:《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朕奋兵讨击,应时崩解,十余万众束手降服,先帝玺绶归之王府。”形容光武帝刘秀亲自率兵征讨,降伏赤眉君臣,让十余万人束手。此处文献所用“束手”,即表示无计可施,臣服的意思。在史书描述历史事件中,多可见到以“束手”为核心而组构出意思相近的词组,如“束手就缚”、“束手就擒”、“束手无策”等都是。至于“束手待毙”则出现在《宋史・卷一一四・礼志一七》及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二》。《宋史・卷一一四・礼志一七》记载建炎三年(公元1129),宋高宗行幸杭州,视导了浙西与浙东地区百姓生活后,下诏昭告天下:“当前金人一路侵逼,战事一触即发,我将士、百姓如能感念国家栽培的恩泽,记取徽、钦二帝被俘掳的耻辱,同时害怕敌军的残杀恶行,大家与其把双手绑起来等死,不如齐心合力,戮力为国,才能保全大宋江山。”后来原文中的“束手待毙”可能从这里被摘出,成为一句成语,用来比喻危难时不想办法解决,坐等败亡。 【书证】
【用法】语义比喻危难时不想办法解决,坐等败亡。 例句①虽然敌众我寡,但我军誓死捍卫,绝不会束手待毙。 ②与其束手待毙,不如奋力一搏,或许还能闯出一条生路。 ③面对警察围捕,歹徒不愿束手待毙,于是爆发一场激战。 ④因为不想束手待毙,即使疗程漫长且痛苦,他都坚持了下来。 ⑤餐厅营收大减,员工们不甘束手待毙,主动出击,改变行销策略。 束手待毙的翻译
束手待毙成语接龙“毙”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束”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束手待毙字义分解束读音(shù), 木部,共7画 ①. 捆住,系。 如: 束缚。束装(整理行装)。束发(fà)。束之高阁。束手无策。 ②. 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 如: 束修(十条干肉,原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后指给老师的报酬)。 ③. 聚集成一条的东西。 如: 光束。电子束。 ④. 控制,限制。 如: 束身。无拘无束。 ⑤. 事情的结末。 如: 收束。结束。 ⑥. 姓。 查看详细解释 手读音(shǒu), 手部,共4画 ①.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 如: 手心。棘手(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着(zhuó)手(开始做,动手)。手不释卷。 ②. 拿着。 如: 人手一册。 ③. 亲自动手。 如: 手稿。手迹。手令。手书(a.笔迹;b.亲笔书信)。 ④. 技能、本领。 如: 手法(技巧,方法)。手段。留一手。 ⑤. 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 如: 国手。扒手。生产能手。 ⑥. 小巧易拿的。 如: 手枪。手册。 查看详细解释 待读音(dài,dāi), 彳部,共9画 ㈠ 待 [ dài ]①. 等,等候。 如: 待到。待旦。拭目以待。 ②. 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 如: 对待。招待。待遇。待人接物。 ③. 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 如: 正待出门,有人来了。 ㈡ 待 [ dāi ]①. 停留,逗留,迟延。 如: 你待一会儿再走。 查看详细解释 毙读音(bì), 比部,共10画 ①. 死。 如: 毙命。击毙。 ②. 仆倒。 如: “郑人击简子中肩,毙于车中”。 查看详细解释 束手待毙成语组词束的成语手的成语待的成语毙的成语 束手待毙相似的成语束手就毙束手待死敛手待毙束手自毙束手待尽束手受毙束手束脚束手束足奄奄待毙束手就擒束手无策束手无计束手就缚束手缚脚束手旁观坐而待毙束手无术束手就殪束手无措束手坐视束手听命束手就禽束手就困束手无谋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