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谓大治。
引《诗·商颂·长发》:“玄王 桓拨,受小国是达。”毛 传:“桓,大;拨,治。”晋•陆机 《演连珠》之三二:“丰 沛 之士,忘桓拨之君。”南朝 宋•王韶之 《高祖武皇帝歌》:“赫矣 圣武,抚运桓拨。”
桓拨是一个汉语词语,谓大治。《诗·商颂·长发》有记载。
桓 [ huán ] 1. 古代立在城郭、宫殿、官署、陵墓或驿站路边的木柱。 如 桓表。 2. 大。 如 桓治(大治)。 3. 〔~~〕威武的样子,如“~~陈将军,仗钺奋忠烈”。 4. 姓。 [更多解释]
拨 [ bō ] 1. 用手指或棍棒等推动或挑动。 如 拨动。把钟拨准了。拨冗(推开繁忙的事物,抽出时间)。拨云见日。 2. 分给。 如 拨发。拨款。拨付。 3. 治理。 如 拨乱反正。 4. 掉转。 如 拨转马头。 5. 量词,用于成批的,分组的。 如 分成两拨儿。 [更多解释]
桓拨的拼音是:huán bō点击 图标播放桓拨的发音。
桓拨的意思是:谓大治。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