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皮肤上带有毒性的肿烂溃疡病。
英poisoned sore;
恶性疮疡。
引明•田艺蘅 《留青日札·羊哀狗宝》:“吾乡一小民家,屠一狗,腹中有白石三块,如栗同胞,破之可千叶,入药可治毒疮。”
特指梅毒。
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回:“恰好这几天 李福 在外面打野鷄,身上弄了些毒疮,行走不便。”
毒疮,指皮肤上带有毒性的疮疤肿烂化脓,又称溃疡病。身体内有湿毒,不及时清除就会长毒疮;还有就是平时饮食非常重要。其也与自身的免疫能力有很大关系。
毒 [ dú ] 1. 有害的性质或有害的东西。 如 毒气。毒性。毒饵。毒药。毒蛇。吸毒。贩毒。 2. 害,伤害。 如 毒害。毒化。毒杀。莫予毒也(没有谁能危害我,即谁也不能把我怎么样)。 3. 凶狠,猛烈。 如 毒辣。毒计。毒刑。狠毒。恶毒。 4. 恨,以为苦。 如 令人愤毒。 毒 [ dài ] 1. 古同“玳”,玳瑁。 [更多解释]
疮 [ chuāng ] 1. 皮肤上肿烂溃疡的病。 如 疮疤。疮口。冻疮。痔疮。 [更多解释]
毒疮的拼音是:dú chuāng点击 图标播放毒疮的发音。
毒疮的意思是:皮肤上带有毒性的肿烂溃疡病。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