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bàng ㄅㄤˋ
篇目 卷一
部首 玉部
总笔画 8画
统一码 U+73A4
字头 玤
反切 補蠓切
异体字 𤤓
卷别卷一上反切補蠓切頁碼第9頁,第22字續丁孫
異體玤
石之次玉者。以爲系璧。从玉𡴀聲。讀若《詩》曰「瓜瓞菶菶」。一曰若𧊧蚌。
卷别卷一反切逋孔反、蒲講反頁碼第51頁,第2行,第1字述
石之次玉者,以爲系璧。從玉丰聲。讀若《詩》曰「瓜瓞菶菶」。一曰若蛤蚌。
鍇注臣鍇曰:「系璧,謂飾玉系也。當許愼時,未有反字,故言讀若也。」
卷别卷一上反切補蠓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63頁,第1字許惟賢第26頁,第5字
石之次玉者。㠯爲系璧。
段注系璧,葢爲小璧系帶閒,縣左右佩物也。
从王。丰聲。讀若詩曰瓜瓞菶菶。
段注《大雅・生民》文。此引經說字音也。補蠓切。九部。
一曰若𧊧蚌。
段注今音蚌在講韻。古音江講合於東董。
卷別 正文 ・午集上
康熙部首 玉部
康熙筆画 9画
卷别 :正文・午集上 部首:玉部
武英殿刻本: 第1740頁,第13字
同文書局本: 第728頁,第8字
標點整理本: 第679頁,第35字
音《唐韻》:補蠓切;《集韻》、《韻會》:補孔切;《正韻》:邊孔切,𡘋音琫。《說文》:石之次玉者,以爲系璧。讀若蚌。〔徐曰〕系璧,飾玉系也。
音又,《廣韻》、《正韻》:步項切;《集韻》、《韻會》:部項切,𡘋音棒──義同。
音又,《廣韻》:地名。《左傳・莊二十一年》:虢公爲王宮于玤。〔註〕蚌,虢地。〔釋文〕玤,蒲項反。
例《說文》本作𤤓,《類篇》或作𤤵。
〔玤〕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上,康熙部首是玉部。
〔玤〕字拼音是bà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丰。
〔玤〕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àng] ⑴ 一种次于玉的石,可以做悬挂佩物的璧。⑵ 玉色的珠子。⑶ 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南省渑池县。
部首 王部
部外笔画 4画
结构 左右结构
五笔 GDHH
仓颉 MGQJ
郑码 CCI
四角 15100
中文电码 无
笔画 11211112 横、横、竖、提、横、横、横、竖
异体字 䂜 、 𠨵 、 𢈦 、 𤤓 、 𤤵
〔玤〕字拼音是bàng,部首是王,总笔画是8画。
〔玤〕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王、丰”或“"⺩"、丰”。
〔玤〕字仓颉码是MGQJ,五笔是GDHH,四角号码是15100,郑码是CCI。
〔玤〕字的UNICODE是U+73A4,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9604,UTF-32:000073a4,UTF-8:E7 8E A4。
〔玤〕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三级字表中,序号6645。
〔玤〕字异体字是䂜、𠨵、𢈦、𤤓、𤤵。
①一种次于玉的石,可以做悬挂佩物的璧。
②玉色的珠子。
③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南省渑池县。
名
1.次于玉的美石。
引证 :说文解字:“玤,石之次玉者,以为系璧。”段玉裁•注:“系璧,盖为小璧,系带闲,县左右佩物也。”
2.地名。春秋时虢地,在今大陆地区河南省渑池县境。
引证 :《左传•庄公二十一年》:“虢公为王宫于玤。”晋•杜预•注:“玤,虢地。”
◎〈书〉次于玉的美石,可做为系于衣带间悬挂佩物之用。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