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三篇赋。
唐代租、庸、调称“三赋”。
引唐•杜甫 《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诗:“谬称三赋在,难述二公恩。”宋•叶适 《寄题钟秀才咏归堂》诗:“五兵铸就杀气动,却写三赋祥光流。”
唐 代租、庸、调称“三赋”。
引明•张九韶 《群书拾唾·文武制度》:“唐 三赋:租,有田则有租,租出米穀;庸,有身则有庸,庸出绢;调,有户则有调,调出繒纊布麻。”
三赋,读音sān fù,汉语词语,指唐代租、庸、调。
三 [ sān ]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 如 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2. 表示多次或多数。 如 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更多解释]
赋 [ fù ] 1. 旧指田地税。 如 田赋。赋税。 2.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 3. 念诗或作诗。 如 登高赋诗。 4. 给予,亦特指生成的资质。 如 赋予。赋有。天赋。禀赋。 5. 古同“敷”,铺陈,分布。 [更多解释]
三赋的拼音是:sān fù点击 图标播放三赋的发音。
三赋的意思是:①.三篇赋。②.唐代租、庸、调称“三赋”。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