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瘀 | |||||||||||||||||||||||||||||||||||||||||||||||||||||||||
释义 | 瘀yū ㄩ 卷七疒部共13画 说文解字 卷七 疒部 13画 U+7600 瘀 依據切 瘀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七下反切依倨切頁碼第246頁,第20字續丁孫 瘀積血也。从𤕫於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十四反切丫遽反頁碼第631頁,第1行,第2字述 積血病。從疒於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七下反切依據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395頁,第3字許惟賢第611頁,第3字 積血也。 段注血積於中之病也。《九辯》曰:形銷鑠而瘀傷。 从𤕫。於聲。 段注依據切。五部。 白话解释瘀,积血。字形采用“疒”作边旁,采用“於”作声旁。 瘀字的相关索引
瘀yū ㄩ 正文・午集中疒部共13画 康熙字典 正文 ・午集中 疒部 13画 土 U+7600 瘀 瘀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疒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57頁,第13字 同文書局本: 第775頁,第35字 標點整理本: 第730頁,第12字 音《集韻》:依倨切;《集韻》、《韻會》、《正韻》:依據切,𡘋音𩜈。 音又,《集韻》:衣虛切,音於──義同。 注解〔瘀〕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疒部。 〔瘀〕字拼音是yū,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疒、於,五行属土。 〔瘀〕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ū] ⑴ 血液凝滞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瘀yū ㄩ 疒部共13画半包围结构U+7600CJK 基本汉字 三级汉字 汉语字典 疒部 13画 8画 半包围结构 形声字 土 UYWU KYSY TSOT 00133 4040 8086 U+7600 4134141533444 点、横、撇、点、提、点、横、横折钩、撇、撇、捺、点、点 淤 、 𤷠 瘀字概述〔瘀〕字拼音是yū,部首是疒,总笔画是13画。 〔瘀〕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疒、於”,五行属土。 〔瘀〕字仓颉码是KYSY,五笔是UYWU,四角号码是00133,郑码是TSOT,中文电码是4040,区位码是8086。 〔瘀〕字的UNICODE是U+7600,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0208,UTF-32:00007600,UTF-8:E7 98 80。 〔瘀〕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三级字表中,序号7572。 〔瘀〕字异体字是淤、𤷠。 瘀的笔顺Loading... 瘀的意思瘀yūㄩ基本解释◎血液凝滞。~血。活血化~。 详细解释动词 1.同“淤”。凝滞silt up。 瘀,积血也。从疒,於声。 —— 《说文》形销铄而瘀伤。 —— 《楚辞·九辩》 瘀血(体内某部位血液瘀滞;凝滞不流通的血);瘀肉(有病变的肌肉) 2.郁积;停滞pent-up。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 —— 汉· 张仲景《伤寒论》 瘀疾(停滞和急趋);瘀伤(气血郁积成病) 瘀字的翻译
瘀的国语辞典解释瘀yūㄩ详细解释◎参见“瘀血”条。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瘀的两岸词典解释瘀yūㄩ详细解释1.血液凝滞的病。 活血化瘀。 2.(血液等)郁积;积滞。 气滞血瘀。 3.凝滞住的(血液等)。 瘀血、瘀热。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瘀的字源字形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瘀字组词瘀血 瘀疾 瘀肉 瘀伤 放瘀 活血化瘀 祛瘀 通瘀 祛瘀生新 消瘀神丹 逐瘀通耳 逐瘀饮 更多… |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