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癭 | ||||||||||||||||||||||||||||||||||||||||||||||||||||||||||||
释义 | 癭yǐng ㄧㄥˇ 卷七疒部共22画 说文解字 卷七 疒部 22画 U+766D 癭 於郢切 瘿 癭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七下反切於郢切頁碼第246頁,第17字續丁孫 癭頸癅也。从𤕫嬰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十四反切一井反頁碼第630頁,第7行,第1字述 頸瘤。從疒嬰聲。 鍇注臣鍇按:張華《博物志》:「山居多癭,飲泉水之不流者也。」又泉水之滷水癭。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七下反切於郢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第1394頁,第7字許惟賢第610頁,第13字 頸癅也。 段注下文云:癅,腫也。此以頸癅與頸腫別言者,頸癅則如囊者也。頸腫則謂暫時腫脹之疾。故異其辭。《釋名》曰:癭,嬰也。嬰在頣纓理之中也。靑徐謂之脰。《博物志》曰:山居多癭。飮水之不流者也。凡楠樹樹根贅肬甚大。析之。中有山川花木之文。可爲器械。《吳都賦》所謂楠癅之木。三國張昭作楠癅枕賦。今人謂之癭木是也。癭木俗作影木。楠癅俗本作楠橊。皆誤字耳。 从𤕫。嬰聲。 段注於郢切。十一部。 癭字的相关索引
癭yǐng ㄧㄥˇ 正文・午集中疒部共22画 康熙字典 正文 ・午集中 疒部 22画 U+766D 癭 瘿 癭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疒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73頁,第24字 同文書局本: 第783頁,第5字 標點整理本: 第738頁,第13字 音《唐韻》、《集韻》:於郢切;《𥪾㑹》:幺郢切,𡘋音癭。 例又,地名。 音又,《集韻》:伊盈切,音嬰──義同。 例《集韻》或作𦡺𩖍。 注解〔癭〕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疒部。 〔癭〕字拼音是yǐng,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疒、嬰。 〔癭〕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ǐng] ⑴ 见“瘿”。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癭yǐng ㄧㄥˇ 疒部共22画半包围结构U+766D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瘿 疒部 22画 17画 半包围结构 UMMV KBCV TLLZ 00144 无 U+766D 4134125111342511134531 点、横、撇、点、提、竖、横折、横、横、横、撇、点、竖、横折、横、横、横、撇、点、撇点、撇、横 䑍 、 瘿 、 𦡺 、 𦢆 、 𩖍 癭字概述〔癭〕字拼音是yǐng,部首是疒,总笔画是22画。 〔癭〕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疒、嬰”。 〔癭〕字仓颉码是KBCV,五笔是UMMV,四角号码是00144,郑码是TLLZ。 〔癭〕字的UNICODE是U+766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0317,UTF-32:0000766d,UTF-8:E7 99 AD。 〔癭〕字异体字是䑍、瘿、𦡺、𦢆、𩖍。 癭的意思癭瘿yǐngㄧㄥˇ基本解释◎见“瘿”。 癭字的翻译
癭的国语辞典解释癭瘿yǐngㄧㄥˇ详细解释名 1.长在脖子上的囊状瘤。 《说文解字•疒部》:“瘿,颈瘤也。”《洛阳伽蓝记•卷二•景宁寺》:“所谓阳翟之民,不知瘿之为丑。” 2.树木上突起的赘瘤。 唐•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长歌敲柳瘿,小睡凭藤轮。”《聊斋志异•卷一•娇娜》:“未几,割断腐肉,团团然如树上削下之瘿。”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癭的两岸词典解释癭瘿yǐngㄧㄥˇ详细解释1.〈书〉脖子上的瘤状物。 所谓阳翟之民,不知瘿之为丑(《洛阳伽蓝记‧卷二‧景宁寺》)。 2.〈书〉树木上突起的赘瘤。 丝繁煮细莼,长歌敲柳瘿(唐‧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割断腐肉,团团然如树上削下之瘿(《聊斋志异‧卷一‧娇娜》)。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癭的字源字形商 甲骨文 宾组 商 甲骨文 午组 汉 简 张家山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