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癰 | |||||||||||||||||||||||||||||||||||||||||||||||||||||||||
释义 | 癰yōng ㄩㄥ 卷七疒部共23画 说文解字 卷七 疒部 23画 U+7670 癰 於容切 痈 癕 㿈 癰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七下反切於容切頁碼第246頁,第34字續丁孫 癰異體癕 腫也。从𤕫雝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十四反切乙顒反頁碼第632頁,第3行,第1字述 腫也。從疒雝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七下反切於容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1397頁,第5字許惟賢第612頁,第5字 腫也。 段注《肉部》曰:腫,癰也。按腫之本義謂癰。引伸之爲凡墳起之名。如上文癅,腫也。痤,小腫也。則非謂癰也。《釋名》曰:癰,壅也。氣壅否結裏而潰也。 从𤕫。雝聲。 段注於容切。九部。 癰字的相关索引
癰yōng ㄩㄥ 正文・午集中疒部共23画 康熙字典 正文 ・午集中 疒部 23画 U+7670 癰 痈 癰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疒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74頁,第8字 同文書局本: 第783頁,第13字 標點整理本: 第738頁,第21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於容切,音邕。 例又,地名。與雍州之雍通。 音又,邕上聲。 例《集韻》亦作臃,又書作𦡈;《韻會》或作𤻕。 注解〔癰〕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疒部。 〔癰〕字拼音是yōng,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疒、雝。 〔癰〕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ōng] ⑴ 一種皮膚和皮下組織的化膿性炎症,易生於頸、背部,常伴有畏寒、發熱等全身症狀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癰yōng ㄩㄥ 疒部共23画半包围结构U+7670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痈 疒部 23画 18画 半包围结构 UVKY KVUG TZYN 00115 无 U+7670 41341555251521532411121 点、横、撇、点、提、撇点、撇点、撇点、竖、横折、横、横折、竖、横、竖弯钩、撇、竖、点、横、横、横、竖、横 㿈 、 痈 、 癕 、 臃 、 𤻕 、 𤼟 、 𦡈 癰字概述〔癰〕字拼音是yōng,部首是疒,总笔画是23画。 〔癰〕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疒、雝”。 〔癰〕字仓颉码是KVUG,五笔是UVKY,四角号码是00115,郑码是TZYN。 〔癰〕字的UNICODE是U+7670,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0320,UTF-32:00007670,UTF-8:E7 99 B0。 〔癰〕字异体字是㿈、痈、癕、臃、𤻕、𤼟、𦡈。 癰的笔顺Loading... 癰的意思癰痈yōngㄩㄥ基本解释◎一種皮膚和皮下組織的化膿性炎症,易生於頸、背部,常伴有畏寒、發熱等全身症狀。~疽。吮~舐痔(喻不擇手段地巴結,厚顏無恥地迎合權貴)。 癰字的翻译
癰的国语辞典解释癰痈yōngㄩㄥ详细解释名 ◎一种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化脓性及坏死性炎症。多由金黄葡萄球菌引起,呈局部肿胀,中央有许多小孔,呈瘘管状,非常疼痛。有发烧、寒颤等现象,严重时,甚至并发败血症。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癰的两岸词典解释癰痈yōngㄩㄥ详细解释◎皮肤或皮下组织化脓性炎症。症状是皮肤局部红肿变硬,表面有许多脓疱,化脓处往往有多个排脓口,疼痛异常。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癰的字源字形春秋 玉书 侯马盟书 战国 金文 战国 秦 简 睡虎地 秦 简 关沮 汉 简 张家山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