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古代封土为社,各随其地所宜种植树木,称社树。
引《庄子·人间世》:“匠石 之 齐,至乎 曲辕,见櫟社树,其大蔽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南朝 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阮宣子 伐社树,有人止之。”唐•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周礼》文:二十五家为社,各树其土所宜木。今村墅间,多以大树为社树,盖此始也。”
社树,读音shè shù,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古代封土为社,各随其地所宜种植树木。
社 [ shè ] 1. 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 如 春社。秋社。社日。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用以借指国家)。 2. 团体或机构。 如 报社。结社。 [更多解释]
树 [ shù ] 1. 木本植物的通称。 如 树木。树林。树大根深(喻势力大,根基牢固)。 2. 种植,培育。 如 树艺(“艺”,种植)。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 3. 立,建立。 如 树立。树敌。 4. 量词,相当于“株”、“棵”。 如 一树梅花。 5. 姓。 [更多解释]
社树的拼音是:shè shù点击 图标播放社树的发音。
社树的意思是:古代封土为社,各随其地所宜种植树木,称社树。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