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持斧。借指掌握兵权。
引《诗·商颂·长发》:“武王 载斾,有虔秉鉞。”《周礼·夏官·大司马》:“若师有功,则左执律,右秉鉞。”《汉书·终军传》:“大将军秉鉞,单于犇幕。”唐•刘禹锡 《代谢平章事表》:“虽协梦而求,无闻秉鉞之寄。”清•钮琇 《觚賸·圆圆》:“自此由 秦 入 蜀,迄於秉鉞 滇云。”
持斧。
引《周礼·夏官·大司马》:「若师有功,则左执律,右秉钺,以先恺乐献于社。」《文选·张衡·西京赋》:「于是蚩尤秉钺,奋鬣被般。」
比喻执掌兵权。
引《诗经·商颂·长发》:「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丞相秉钺鹰扬,顺风烈火,元戎启行,未鼓而破。」
秉钺,汉语词汇。
拼音:bǐng yuè
释义:持斧。借指掌握兵权。
秉 [ bǐng ] 1. 拿着,持。 如 秉烛。 2. 掌握、主持。 如 秉正。秉公。 3. 古代容量单位,一秉合十六斛。 4. 姓。 [更多解释]
钺 [ yuè ] 1. 古代兵器,青铜制,像斧,比斧大,圆刃可砍劈,中国商及西周盛行。又有玉石制的,供礼仪、殡葬用。 2. 古星名。 [更多解释]
秉钺的拼音是:bǐng yuè点击 图标播放秉钺的发音。
秉钺的意思是:①.持斧。②.比喻执掌兵权。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