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笢 | ||||||||||||||||||||||||||||||||||||||||||||||||||||||||||||
释义 | 笢mǐn ㄇㄧㄣˇ 卷五竹部共11画 说文解字 卷五 竹部 11画 U+7B22 笢 武盡切 笢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五上反切武盡切頁碼第142頁,第10字續丁孫 笢竹膚也。从竹民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九反切迷牝反頁碼第362頁,第7行,第3字述 竹膚也。從竹民聲。 鍇注臣鍇曰:「笢,竹青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五上反切武盡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757頁,第2字許惟賢第337頁,第9字 竹膚也。 段注膚,皮也。竹膚曰笢。亦曰筍。見《禮器》。俗作筠。巳析可用者曰蔑。禮注作䈼。《士喪禮》謂之靲。析之謂之筡。亦謂之𥵨。 从竹。民聲。 段注武盡切。十二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近代)朱二其入聲為䈼,《說文》無。 錢一笢,竹膚也。即今之篾字。 笢字的相关索引
笢mǐn ㄇㄧㄣˇ 正文・未集上竹部共11画 康熙字典 正文 ・未集上 竹部 11画 U+7B22 笢 笢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未集上 部首:竹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03頁,第10字 同文書局本: 第880頁,第10字 標點整理本: 第840頁,第10字 音《廣韻》:武盡切;《集韻》:弭盡切,𡘋音泯──竹表也。 例又,馬融〈長笛賦〉:笢笏抑隱。〔註〕笢笏抑隱,手循笛孔之貌。 例又,《正字通》:今之澤髮刷曰笢。 音又,《廣韻》:武巾切,音珉──義同。 注解〔笢〕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笢〕字拼音是mǐ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民。 〔笢〕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mǐn] ⑴ 竹子的表皮,可劈成篾条。⑵ 理发用的刷子。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笢mǐn ㄇㄧㄣˇ ⺮部共11画上下结构U+7B22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部 11画 5画 上下结构 TNAB HRVP MYHD 88747 无 U+7B22 31431451515 撇、横、点、撇、横、点、横折、横、竖提、横、斜钩 笢字概述〔笢〕字拼音是mǐn,部首是⺮,总笔画是11画。 〔笢〕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民”。 〔笢〕字仓颉码是HRVP,五笔是TNAB,四角号码是88747,郑码是MYHD。 〔笢〕字的UNICODE是U+7B2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1522,UTF-32:00007b22,UTF-8:E7 AC A2。 笢的意思笢mǐnㄇㄧㄣˇ基本解释①竹子的表皮,可劈成篾条。 ②理发用的刷子。 详细解释名词 1.竹子的表皮,可劈成篾条bamboo skin。 笢,竹肤也。 —— 《说文》 2.见“笢笏” 笢的国语辞典解释笢mǐnㄇㄧㄣˇ详细解释名 1.竹子外表的青皮。 《说文解字•竹部》:“笢,竹肤也。”清•段玉裁•注:“肤,皮也,竹肤曰笢,亦曰笋。” 2.梳理头发的工具。即抿子。 明•张自烈《正字通•竹部》:“笢,今之泽发騣刷曰笢。”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笢的两岸词典解释笢mǐnㄇㄧㄣˇ详细解释1.竹篾;竹子青皮。 2.古代妇女梳头时往头发上抹油或水用的小刷子。 竹笢、牛角笢。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笢的字源字形宋 印刷字体 广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笢字组词笢笏 更多…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