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亦作“不挠”。
亦作“不挠”。不弯曲。形容刚正不屈。
引《荀子·荣辱》:“义之所在,不倾於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橈,是士君子之勇也。”《汉书·萧望之传赞》:“望之 堂堂,折而不橈。身为儒宗,有辅佐之能,近古社稷臣也。”颜师古 注:“橈,曲也。”《明史·曾同亨传》:“三十三年大计京官,与考功郎 徐必达 持正不挠。”
不桡,汉语词语,读作bù ráo,意为不弯曲,形容刚正不屈。
不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如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如 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 如 他现在身体好不? 不 [ fǒu ] 1.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更多解释]
桡 [ ráo ] 1. 〔~骨〕前臂靠大指一侧的骨头。 2. 桨,楫。 桡 [ náo ] 1. 古同“挠”,削弱。 2. 古同“挠”,打扰。 [更多解释]
不桡的拼音是:bù ráo点击 图标播放不桡的发音。
不桡的意思是:亦作“不挠”。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