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箏 | |||||||||||||||||||||||||||||||||||||||||||||||||||||||||
释义 | 箏zhēng ㄓㄥ 卷五竹部共14画 说文解字 卷五 竹部 14画 U+7B8F 箏 側莖切 筝 箏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五上反切側莖切頁碼第146頁,第4字續丁孫 箏鼓弦竹身樂也。从竹爭聲。 附注按:段玉裁注認為「鼓弦竹身」不可通,據《太平御覽》改為「五弦筑身」。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九反切側泓反頁碼第374頁,第1行,第1字述 鼓弦竹身樂也。從竹爭聲。 鍇注臣鍇曰:「古以竹爲之秦樂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五上反切側莖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第789頁,第2字許惟賢第352頁,第1字 五弦筑身樂也。 段注各本作𡔷弦竹身。不可通。今依《太平御覽》正。《風俗通》曰:箏,謹按《樂記》五弦筑身也。今幷梁二州箏形如瑟。不知誰所改作也。或曰秦蒙恬所造。據此知古箏五弦。恬乃改十二弦。變形如瑟耳。魏晉以後。箏皆如瑟十二弦。唐至今十三弦。筑似箏,細項。古筑與箏相似,不同瑟也。言筑。身者,以見形如瑟者之非古也。言五弦筑身者,以見箏之弦少於筑也。《宋書・樂志》改筑身爲瑟身。誤矣。 从竹。 段注筑本竹聲。故从竹。卽从筑省也。筑箏皆木爲之。 爭聲。 段注側莖切。十一部。 白话解释箏,拨动竹身乐器的琴弦而奏乐。字形采用“竹”作边旁,“争”是声旁。 字形解说此字始見於篆文,從竹、爭聲。從「竹」,表示材質;「爭」表示音讀。楷書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箏字的相关索引
箏zhēng ㄓㄥ 正文・未集上竹部共14画 康熙字典 正文 ・未集上 竹部 14画 U+7B8F 箏 筝 箏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未集上 部首:竹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19頁,第12字 同文書局本: 第887頁,第15字 標點整理本: 第847頁,第15字 音《廣韻》:側莖切;《集韻》、《韻會》:甾莖切。 例又,簷前鐵馬曰風箏,風動成音,自諧宮商。元稹〈連昌宮辭〉:鳥啄風箏碎珠玉。 例又,草名。 注解〔箏〕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箏〕字拼音是zhē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爭。 〔箏〕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ēng] ⑴ 同“筝”。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箏zhēng ㄓㄥ ⺮部共14画上下结构U+7B8F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筝 ⺮部 14画 8画 上下结构 TEVH HBSD MPXB 88507 无 U+7B8F 31431434435112 撇、横、点、撇、横、点、撇、点、点、撇、横折、横、横、竖钩 筝 箏字概述〔箏〕字拼音是zhēng,部首是⺮,总笔画是14画。 〔箏〕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争”或“"𥫗"、爭”。 〔箏〕字仓颉码是HBSD,五笔是TEVH,四角号码是88507,郑码是MPXB。 〔箏〕字的UNICODE是U+7B8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1631,UTF-32:00007b8f,UTF-8:E7 AE 8F。 〔箏〕字异体字是筝。 箏的笔顺Loading... 箏的意思箏筝zhēngㄓㄥ基本解释◎同“筝”。 箏字的翻译
箏的国语辞典解释箏筝zhēngㄓㄥ详细解释名 1.乐器名。拨弦乐器,形似瑟,古为五弦,秦蒙恬改为十二弦,唐以后加十三弦,现已增至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等。 古筝。 2.参见“风筝”条。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箏的两岸词典解释箏筝zhēngㄓㄥ详细解释◎弹拨乐器名。琴面为弧形长木板,上面张弦。古代有5弦至13弦不等,现代已增至16弦、21弦、26弦。也作“古筝”、“秦筝”。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箏的字源字形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