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簋 | |||||||||||||||||||||||||||||||||||||||||||||||||||||||||||||||
释义 | 簋guǐ ㄍㄨㄟˇ 卷五竹部共17画 说文解字 卷五 竹部 17画 U+7C0B 簋 居洧切 㔳 、 𠥗 、 㔲 、 匭 、 朹 簋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五上反切居洧切頁碼第144頁,第2字續丁孫 簋黍稷方器也。从竹从皿从皀。 㔳異體𠥗、㔲 古文簋从匚、飢。 匭古文簋或从軌。 朹亦古文簋。 附注段玉裁注:「合三字會意。」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象簋形,上為簋蓋,中為簋體,下為圈足,為簋的初文,隸定當作『㿝』。金文或从皿,𣪘聲,是為『簋』所造的形聲專字。」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九反切居水反頁碼第368頁,第3行,第3字述 黍稷方器也。從竹,從皿、皀。 鍇注臣鍇曰:「皀,皮逼反,米粒也。會意。」 反切………頁碼第368頁,第4行,第1字述 古文簋從匚、飢。 反切………頁碼第368頁,第4行,第2字述 古文簋從匚、軌。 反切………頁碼第368頁,第5行,第1字述 亦古文簋。 鍇注臣鍇曰:「飢軌,九皆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五上反切居洧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771頁,第6字許惟賢第344頁,第4字 黍稷方器也。 段注《周禮》舍人注曰:方曰簠。圓曰簋。盛黍稷稻粱也。掌客注曰:簠,稻粱器也。簋,黍稷器也。《秦風》傳曰:四簋,黍稷稻粱也。按毛意言簋可以該簠。鄭注則據《公食大夫・禮》分別所盛也。許云簋方簠圜。鄭則云簋圜簠方。不同者,師傳各異也。《周易》。二簋可用享。鄭注云:離爲日。日體圓。巽爲木。木器圓。簋象。《聘禮》竹簋方注云:竹簋方者,器名。以竹爲之。狀如簋而方。賈疏云:凡簋皆用木而圓。此則用竹而方。故云如簋而方。宋刻單行疏內簋字凡四見。今本依《釋文》改經注疏皆作簠字。非也。巳上可證鄭確謂簋爲圓器。《周禮》疏云:《孝經》陳其簋簠注云:內圓外方受𣁬二𦫵者。直據簠而言。若簋則內方外圓。《孝經》鄭注,說者謂鄭小同之注也。賈所引文亦不完。則無用湥求矣。而《秦風・釋文》有內圓外方曰簠,內方外圓曰簋之文。葢本《孝經》注。《聘禮・釋文》則又方圓字皆互易之。自相乖剌。聶崇義曰:舊圖云內方外圜曰簋,外方內圜曰簠。與《秦風・音義》合。《廣韵》曰:內圓外方曰簋。歐陽氏集古錄曰:簋外方內圓。與《聘禮・音義》合。攷圜器之內爲之方。方器之內爲之圜。似以木以瓦以竹皆難爲之。他器少如是者。恐《孝經》注不可信。許鄭皆所不言也。鄭注禮曰:飾葢象龜。葢者意擬之詞。注《禮器》云:大夫刻爲龜形可證也。聶氏,陳氏禮圖皆於葢頂作一小龜。誤解一葢字耳。見《考工記圖》。 从竹皿皀。 段注合三字會意。按簋古文或从匚,或从木。葢本以木爲之。大夫刻其文爲龜形。諸侯刻龜而飾以象齒。天子刻龜而飾以玉。其後乃有瓦簋。乃有竹簋方。因製从竹之簋字。木簋竹簋《禮器》。瓦簋常用器也。皀,穀之馨香。謂黍稷也。居洧切。古音在三部。讀如九。 古文簋。从匚食九。 段注各本作从匚飢。飢非聲也。从方,从食,九聲也。 古文簋。从匚軌。 段注按許說簋爲方器。葢以古文从匚也。軌聲。古音簋軌皆讀如九也。《史記》李斯傳曰:飯土匭。《公食大夫・禮》注曰:古文簋皆作軌。易損二簋。蜀才作軌。《周禮》小史故書簋或爲九。大鄭云:九讀爲軌。書亦或爲軌。簋古文也。今本《周禮》脫誤。爲正之如此。軌九皆古文假借字也。匭古文本字也。匭之字後世用爲匭匣字。《尙書》苞匭菁茅。鄭曰:匭,纏結也。鄭意謂匭爲糾之假借字。《吳都賦》注用之。 亦古文簋。 段注簋以木爲之。故字从木也。惠氏棟《九經古義》曰:易渙奔其机。當作朹。宗廟器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近代)朱二匭,古云九者,音相近。 簋字的相关索引
簋guǐ ㄍㄨㄟˇ 正文・未集上竹部共17画 康熙字典 正文 ・未集上 竹部 17画 木 U+7C0B 簋 𠥗 、 朹 簋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未集上 部首:竹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42頁,第16字 同文書局本: 第897頁,第27字 標點整理本: 第857頁,第30字 古文: 𠥗 、 朹 音《廣韻》:居洧切;《集韻》、《韻會》:矩鮪切;《正韻》:古委切,𡘋音晷。 卷目:考證・未集上 部首:竹部 愛日堂藏本: 第506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62頁,第1字 《傳》四簋,黍稷稻梁。 謹照原文稻梁改稻粱。 《史記・太史公自序》墨者尚堯舜,道其德行。 謹照原文尚堯舜道爲句,言其德行爲句,言字不可省,謹增言字。 注解〔簋〕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簋〕字拼音是guǐ,上中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艮、皿,五行属木。 〔簋〕字造字法是会意,从竹,从皿,从皀。本义是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圆口,两耳或四耳。 〔簋〕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guǐ] ⑴ 古代盛食物器具,圆口,双耳。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簋guǐ ㄍㄨㄟˇ 皿部共17画上中下结构U+7C0BCJK 基本汉字 二级汉字通用字 汉语字典 皿部 17画 12画 上中下结构 会意字 木 TVEL 86 、 TVLF 98 HAVT MXLK 88102 4663 8394 U+7C0B 31431451153425221 撇、横、点、撇、横、点、横折、横、横、竖提、撇、捺、竖、横折、竖、竖、横 㔲 、 㔳 、 㲃 、 㿝 、 匭 、 朹 、 皀 、 𠥗 、 𣌡 、 𣌽 、 𣪕 、 𣪘 、 𥁬 、 𦹧 簋字概述〔簋〕字拼音是guǐ,部首是皿,总笔画是17画。 〔簋〕字是上中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𭾁"”或“"𥫗"、艮、皿”,五行属木。 〔簋〕字造字法是会意,从竹,从皿,从皀。本义是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圆口,两耳或四耳。 〔簋〕字仓颉码是HAVT,五笔是TVEL86,TVLF98,四角号码是88102,郑码是MXLK,中文电码是4663,区位码是8394。 〔簋〕字的UNICODE是U+7C0B,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1755,UTF-32:00007c0b,UTF-8:E7 B0 8B。 〔簋〕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6259。 〔簋〕字异体字是㔲、㔳、㲃、㿝、匭、朹、皀、𠥗、𣌡、𣌽、𣪕、𣪘、𥁬、𦹧。 簋的笔顺Loading... 簋的意思簋guǐㄍㄨㄟˇ基本解释◎古代盛食物器具,圆口,双耳。 详细解释名词 ◎(会意,从竹,从皿,从皀。本义: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圆口,两耳或四耳)同本义a round- mouthed food vessel with two or four loop handles。 簋,黍稷方器也。 —— 《说文》皆云圆曰簋,谓内圆也。 —— 《周礼·舍人》注二簋可用享。 —— 《易·损》每食四簋。 —— 《诗·秦风·权舆》宰夫设黍稷六簋。 —— 《仪礼·公食礼》陈馈八簋。 —— 《诗·小雅·伐木》鼎簋十有二。 —— 《周礼·掌客》饭土簋。 —— 《史记·始皇纪》臣闻昔者尧有天下,饭于土簋,饮于土簠。 —— 《韩非子·十过》管仲镂簋朱紘,山节藻棁, 孔子鄙其小器。 ——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簋廉(盛酒的瓦器);簋实(置于簋器的黍稷) 簋字的翻译
簋的国语辞典解释簋guǐㄍㄨㄟˇ详细解释名 ◎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圆形器皿。 《周礼•地官•舍人》:“凡祭祀,共簠簋,实之陈之。”汉•郑玄•注:“方曰簠,圆曰簋,盛黍稷稻粱器。”汉•王符《潜夫论•赞学》:“夫瑚簋之器,朝祭之服,其始也,乃山野之木,蚕茧之丝耳。”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簋的两岸词典解释簋guǐㄍㄨㄟˇ详细解释◎古代祭祀或宴饮时盛食物的器皿,重要的礼器,一般为圆形,大口,双耳。有陶簋、青铜簋等。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簋的字源字形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簋字的成语簠簋不饰 簠簋不修 簠簋不饬 簠簋之风 镂簋朱绂 更多… 簋字组词簋贰 簋簠 簋实 簋飧 簋飱 八簋 笾簋 鹾簋 二簋 簠簋 害叔簋 胡簋 瑚簋 九鼎八簋 量侯簋 秦公簋 土簋 彝簋 俎簋 簠簋不饬 簠簋不饰 簠簋不修 簠簋之风 镂簋朱绂 竹簋方 更多… |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