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緱 | |||||||||||||||||||||||||||||||||||||||||||||||||||||||||
释义 | 緱gōu ㄍㄡ 卷十三糸部共15画 说文解字 卷十三 糸部 15画 U+7DF1 緱 古矦切 缑 𦂐 緱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古侯切頁碼第437頁,第5字續丁孫 𦂐異體緱 刀劒維也。从糸矦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古矦切頁碼第1034頁,第2行,第3字述 刀劒緱也。從糸矦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古矦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2624頁,第3字許惟賢第1142頁,第2字 刀劒𦂐也。 段注《廣韵》曰:刀劒頭纏絲爲緱也。按謂人所把處如人之喉然。 从糸。矦聲。 段注古侯切。四部。 緱字的相关索引
緱gōu ㄍㄡ 正文・未集中糸部共15画 康熙字典 正文 ・未集中 糸部 15画 U+7DF1 緱 缑 緱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27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931頁,第28字 標點整理本: 第894頁,第15字 音《廣韻》:古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侯切,𡘋音鉤。 音又,《集韻》:墟侯切,音摳──緱氏,地名。 例又,姓。〈孝子傳〉:陳留緱氏女。 卷目:考證・未集中 部首:糸部 愛日堂藏本: 第531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63頁,第16字 《戰國策》轅緱氏之口。 謹照原文轅上增塞轘二字。 注解〔緱〕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緱〕字拼音是gōu,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侯。 〔緱〕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gōu] ⑴ 刀劍等柄上所纏的繩。⑵ 姓。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緱gōu ㄍㄡ 糹部共15画左右结构U+7DF1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缑 糹部 15画 9画 左右结构 XWND VFONK ZNXM 27984 无 U+7DF1 554444325131134 撇折、撇折、点、点、点、点、撇、竖、横折、横、撇、横、横、撇、捺 缑 、 𦂐 緱字概述〔緱〕字拼音是gōu,部首是糹,总笔画是15画。 〔緱〕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糸、侯”或“糹、侯”。 〔緱〕字仓颉码是VFONK,五笔是XWND,四角号码是27984,郑码是ZNXM。 〔緱〕字的UNICODE是U+7DF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241,UTF-32:00007df1,UTF-8:E7 B7 B1。 〔緱〕字异体字是缑、𦂐。 緱的意思緱缑gōuㄍㄡ基本解释①刀劍等柄上所纏的繩。 ②姓。 緱字的翻译
緱的国语辞典解释緱缑gōuㄍㄡ详细解释名 1.缠剑柄的绳索。 《广韵•平声•侯韵》:“缑,刀剑头缠丝为缑。”宋•苏轼〈武昌铜剑歌〉:“苏子得之何所为,蒯缑弹铗咏新诗。” 2.姓。如明代有缑谦。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緱的两岸词典解释緱缑gōuㄍㄡ详细解释1.〈书〉缠在刀剑柄上的绳子。 苏子得之何所为,蒯缑弹铗咏新诗(宋‧苏轼〈武昌铜剑歌〉)。 2.姓。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緱的字源字形汉 简 张家山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