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縋 | |||||||||||||||||||||||||||||||||||||||||||||||||||||||||
释义 | 縋zhuì ㄓㄨㄟˋ 卷十三糸部共15画 说文解字 卷十三 糸部 15画 U+7E0B 縋 持僞切 缒 縋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十三上反切持僞切頁碼第437頁,第15字續丁孫 縋以繩有所縣也。《春秋傳》曰:「夜縋納師。」从糸追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二十五反切持僞切頁碼第1036頁,第5行,第3字述 以繩有所縣也。《春秋傳》曰:「夜縋納師。」從糸追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十三上反切持僞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628頁,第1字許惟賢第1143頁,第5字 㠯繩有所縣也。 段注縣者,系也。以繩系物垂之是爲縋。縋之言垂也。玄應引縣下有鎮。 《春秋傳》曰:夜縋納師。 段注見《左傳》襄十九年。 从糸。追聲。 段注持僞切。按當持位切。古音在十五部。 縋字的相关索引
縋zhuì ㄓㄨㄟˋ 正文・未集中糸部共16画 康熙字典 正文 ・未集中 糸部 16画 U+7E0B 縋 缒 縋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30頁,第8字 同文書局本: 第933頁,第16字 標點整理本: 第896頁,第2字 音《廣韻》、《集韻》、《韻會》𡘋馳僞切,音膇。 注解〔縋〕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縋〕字拼音是zhu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追。 〔縋〕字造字法是形聲。从糸( mì ),追聲。本义是糸在繩子上放下去。 〔縋〕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uì] ⑴ 用繩索拴住人或物從上往下放。《説文•糸部》:“縋,以繩有所縣也。”⑵ 繩索。《廣雅•釋器》:“縋,索也。”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縋zhuì ㄓㄨㄟˋ 糹部共15画左右结构U+7E0B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缒 糹部 15画 9画 左右结构 XWNP 86 、 XTNP 98 VFYHR ZWMY 27937 无 U+7E0B 554444325151454 撇折、撇折、点、点、点、点、撇、竖、横折、横、横折、横、点、横折折撇、捺 䋘 、 硾 、 缒 縋字概述〔縋〕字拼音是zhuì,部首是糹,总笔画是15画。 〔縋〕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糸、追”或“糹、追”。 〔縋〕字造字法是形聲。从糸( mì ),追聲。本义是糸在繩子上放下去。 〔縋〕字仓颉码是VFYHR,五笔是XWNP86,XTNP98,四角号码是27937,郑码是ZWMY。 〔縋〕字的UNICODE是U+7E0B,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267,UTF-32:00007e0b,UTF-8:E7 B8 8B。 〔縋〕字异体字是䋘、硾、缒。 縋的意思縋缒zhuìㄓㄨㄟˋ基本解释①用繩索拴住人或物從上往下放。《説文•糸部》:“縋,以繩有所縣也。” ②繩索。《廣雅•釋器》:“縋,索也。” 详细解释動 1.形聲。从糸( mì ),追聲。本義:糸在繩子上放下去。 2.同本義let down(with a rope)。 縋,以繩有所懸也。 —— 《說文》夜縋納師。 —— 《左傳·襄公十九年》子佔使師夜縋而登。 —— 《左傳·昭公十九年》[燭之武]夜縋而出。 —— 《左傳·僖公三十年》敵兵攻城,綱身督戰,募壯士縋城而下。 —— 《宋史》 縋關(從關門旁緣繩而下);縋城(由城上以繩索垂至平地,緣之而下) 3.拽;拉 pull; draw。 縋牛(拉牛;牽牛);縋手(拉手) 名词 ◎繩索rope。 登者六十人,縋絕,師鼓譟,城上之人亦噪。 —— 《左傳》 縋絕(繩斷);系縋(繫結繩索) 縋字的翻译
縋的国语辞典解释縋缒zhuìㄓㄨㄟˋ详细解释动 ◎以绳索悬绑物体往下坠送。 《说文解字•糸部》:“缒,以绳有所县也。”《左传•僖公三十年》: “夜缒而出。”唐•刘禹锡〈机汲记〉:“及泉而修绠下缒,盈器而圆轴上引。”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縋的两岸词典解释縋缒zhuìㄓㄨㄟˋ详细解释◎用绳子拴住人或东西往下送。 缒城而出、把工具箱缒下来。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縋的字源字形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