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縿 | ||||||||||||||||||||||||||||||||||||||||||||||||||||||||||||
释义 | 縿shān ㄕㄢ 卷十三糸部共17画 说文解字 卷十三 糸部 17画 U+7E3F 縿 所銜切 縿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十三上反切所銜切頁碼第437頁,第7字續丁孫 縿旌旗之游也。从糸𠻝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二十五反切所銜切頁碼第1036頁,第2行,第2字述 旌旗之斿也。從糸參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十三上反切所銜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2625頁,第1字許惟賢第1142頁,第4字 旌旗之游所屬也。 段注各本失所屬二字。今補。《㫃部》曰:游,旌旗之流也。《周禮》巾車注云:正幅爲縿。游則屬焉。《正義》曰:正幅爲縿,《爾雅》文。又覲禮《正義》。《爾雅》說旌旗正幅爲縿。唐後《爾雅》奪正幅爲縿四字。郉疏不能攷補。縿是旌旗之體。游則屬焉。故孫炎注曰:爲旒於縿。郭璞曰:縿,眾旒所箸。戴先生曰:游箸縿垂者也。交龍鳥隼之屬皆畫於縿。《爾雅》曰:纁帛縿。鄭本之。曰九旗之帛皆用絳。上有弧以張縿之幅。見覲禮,《明堂位》、《考工記》。下以人維之。《周禮》節服氏六人維王之太常,《爾雅》維以縷是也。所以太常必維之者,正恐其游長曳地。《毛詩》。素絲紕之。大夫旌旗之游亦維持之也。游屬於縿而統於縿。然《㫃部》游下不云旌旗之縿也。則知縿下𣃔不云旌旗之游。理合析言,不得渾言矣。 从糸。參聲。 段注所銜切。古音在七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近代)朱一旗之正幅。旒(游),旗之飄帶也。 錢一旗之正幅也,旒(游),旗之飄帶也。 錢二旗之正幅也。旒,旗之飄帶也。 縿字的相关索引
縿shān ㄕㄢ 正文・未集中糸部共17画 康熙字典 正文 ・未集中 糸部 17画 U+7E3F 縿 縿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38頁,第7字 同文書局本: 第936頁,第25字 標點整理本: 第899頁,第20字 音《廣韻》:所銜切;《集韻》、《韻會》、《正韻》:師銜切,𡘋音衫。 音又,《集韻》:思廉切,音暹──䪌,或作縿,旌旗末也。 音又,《集韻》:師炎切,音攕──義同。 音又,《集韻》:思邀切,音宵──綃,或作縿。 音又,《集韻》:蘇遭切,音騷──繅,或作縿。 音又,《集韻》:七感切,音慘──淺紺繒也。 注解〔縿〕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縿〕字拼音是shā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參。 〔縿〕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ān] ⑴ 古时旌旗的正幅:“素升龙于~”。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縿shān ㄕㄢ 糹部共17画左右结构U+7E3F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糹部 17画 11画 左右结构 XCCE VFIIH ZZOP 23922 无 U+7E3F 55444454545434333 撇折、撇折、点、点、点、点、撇折、点、撇折、点、撇折、点、撇、捺、撇、撇、撇 䪌 、 幓 、 綃 、 繅 、 衫 、 襂 、 襳 、 𧛡 、 𩌰 縿字概述〔縿〕字拼音是shān,部首是糹,总笔画是17画。 〔縿〕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糸、參”或“糹、參”。 〔縿〕字仓颉码是VFIIH,五笔是XCCE,四角号码是23922,郑码是ZZOP。 〔縿〕字的UNICODE是U+7E3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319,UTF-32:00007e3f,UTF-8:E7 B8 BF。 〔縿〕字异体字是䪌、幓、綃、繅、衫、襂、襳、𧛡、𩌰。 縿的意思縿shānㄕㄢ基本解释◎古时旌旗的正幅:“素升龙于~”。 縿字的翻译
縿的字源字形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縿字组词縿縿 繿縿 縿縿 更多… |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