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繜 | |||||||||||||||||||||||||||||||||||||||||||||||||||||||||
释义 | 繜zūn ㄗㄨㄣ zǔn ㄗㄨㄣˇ 卷十三糸部共18画 说文解字 卷十三 糸部 18画 U+7E5C 繜 子昆切 繜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子昆切頁碼第436頁,第13字續丁孫 繜薉貉中,女子無絝,以帛爲脛空,用絮補核,名曰繜衣,狀如襜褕。从糸𢍜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子昆切頁碼第1034頁,第5行,第2字述 薉貉中,女子無絝,以帛爲脛空,用絮補核,名曰繜衣,狀如襜褕。從糸尊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子昆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2617頁,第1字許惟賢第1138頁,第10字 薉貉中女子無絝。㠯帛爲脛空。用絮補核。名曰繜衣。狀如襜褕。 段注無絝者,無左右各一之絝也。帛,依《急就篇》當作布。空腔古今字。核當作覈。果覈之引申也。帛爲脛腔。褚以絮而裹之。若今江東婦之卷胖。胖音如滂去聲。是名繜衣。亦曰母繜。《急就篇》曰:襌衣蔽膝布母繜。葢蔽厀,繜衣,襜三者相似。故曰狀如襜。《衣部》曰:襜,衣蔽前也。又曰:直裾謂之襜褕。此當曰狀如襜。不當有褕字。 从糸。尊聲。 段注子昆切。十三部。 繜字的相关索引
繜zūn ㄗㄨㄣ zǔn ㄗㄨㄣˇ 正文・未集中糸部共18画 康熙字典 正文 ・未集中 糸部 18画 U+7E5C 繜 繜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44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939頁,第11字 標點整理本: 第902頁,第6字 音《廣韻》:祖昆切;《集韻》:租昆切,𡘋音尊。 例又,屈原〈離騷〉〔註〕:總總,猶繜繜,聚也。 音又,《集韻》:兹損切。 注解〔繜〕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繜〕字是多音字,拼音是zūn、zǔ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尊。 〔繜〕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ūn] ⑴ 古时妇女穿的一种裤子。㈡ [zǔn] ⑴ 〔~绌〕古同“撙黜”,自谦退让,如“君子能则宽容易直以开道人,不能则恭敬~~以畏事人。”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繜zūn ㄗㄨㄣ zǔn ㄗㄨㄣˇ 糹部共18画左右结构U+7E5C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糹部 18画 12画 左右结构 XUSF VFTWI ZUFD 28946 无 U+7E5C 554444431253511124 撇折、撇折、点、点、点、点、点、撇、横、竖、横折、撇、竖折/竖弯、横、横、横、竖钩、点 繜字概述〔繜〕字是多音字,拼音是zūn、zǔn,部首是糹,总笔画是18画。 〔繜〕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糸、尊”或“糹、尊”。 〔繜〕字仓颉码是VFTWI,五笔是XUSF,四角号码是28946,郑码是ZUFD。 〔繜〕字的UNICODE是U+7E5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348,UTF-32:00007e5c,UTF-8:E7 B9 9C。 繜的意思全部zūn1zǔn2 繜1zūnㄗㄨㄣ基本解释◎古时妇女穿的一种裤子。 繜2zǔnㄗㄨㄣˇ基本解释◎〔~绌〕古同“撙黜”,自谦退让,如“君子能则宽容易直以开道人,不能则恭敬~~以畏事人。” 繜的字源字形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繜字组词繜绌 布母繜 更多…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