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释义

ㄐㄧˋ

卷十三糸部共20画
说文解字

卷十三

糸部

20画

U+7E7C

古詣切

𦇓

繼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古詣切頁碼432頁,第24

繼續也。从糸、㡭。一曰反𢇍爲繼。

附注按:㡭,古繼字,後加意符糸作繼,「反𢇍為繼」當作「反𢇍為㡭」。

附注《說文新證》:「拍敦从二𢆶(絲)相續,『一』為指事符號。」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古詣切頁碼1027頁,第5行,第2

繼續也。從糸、㡭。一曰反𢇍爲繼。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古詣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580頁,第2許惟賢1123頁,第2

𦇓

𦇓續也。

段注虞翻注易曰:繼,統也。

从糸𢇍

段注各本篆文作繼。解作从糸㡭。則不可通。今正。此會意字。从糸𢇍者,謂以糸聯其絕也。自傳寫譌亂。倂篆體改之。因又刪㡭篆矣。古詣切。十五部。

𦇓或作㡭。反𢇍爲㡭。

段注大徐無篆文。但有一曰反𢇍爲㡭六字。不可了。小徐本云:或作㡭。反𢇍爲㡭。今依以補一篆文。乃使文從字順矣。反之而成字者,如反巳爲㠯,反人爲匕,反正爲乏是也。小徐本見《韵會》。莊,列皆云得水爲㡭。此篆見古書者惟此。而莊譌作𢇍

继,续丝。字形采用“糸、”会义。一种说法认为,将“断”反写就是“继”(繼)。

甲骨文像兩股相聯的絲線截斷又接起來的樣子。金文像兩股絲線分別把斷的地方再接起來。戰國文字像織布機上連接絲縷的樣子。篆文從糸、㡭(ㄐㄧˋ jì)。從「糸」,指絲縷;「㡭」表示連接斷絲。隸書、楷書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54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1095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818頁
4說文校箋第569頁,第21字
5說文考正第512頁,第12字
6說文今釋第1888頁,第6字
7說文約注第3172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6345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726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340頁,第12字
11標注說文第546頁,第16字
12說文注箋第4501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2585頁【補遺】第17898頁
14通訓定聲第2271頁,第1字
15通訓定聲第2271頁,第2字
16說文義證第1121頁【崇文】第4481頁
17說文句讀第1861頁
18說文新證第889頁,第1字
19章授筆記第540頁,第2字
20古字詁林第九冊,第1152頁,第1字
21古字釋要第1197頁,第6字

康熙字典原文

注解

1.同本義(把斷了的絲接續上)continue; follow

繼,續也。 —— 《說文》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 —— 《易·象傳》。注:「謂不絕也。」折瓊枝以繼佩。 —— 《楚辭·離騷》齊人未嘗賂 秦,終繼五國遷滅。 —— 宋· 蘇洵《六國論》先後相繼。 —— 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學即繼以問。 —— 清· 劉開《問說》

繼繼(前後相繼,接續不斷);繼蹤(繼續前人所做的事);繼踵(步履前後相接。指相傳不絕);繼志(繼續前輩的志意)

2.繼承succeed; inherit

今夫封建者,繼世而理。 —— 柳宗元《封建論》繼吾志事。 ——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九族無可繼。 —— 清· 袁枚《祭妹文》

繼世(兒繼承父的地位);繼軌(承繼祖業);繼體(繼承王位);繼緒(繼承祖業;傳祚無窮)

3.接濟 give material or financial help to

繼褰(接濟縮減)

4.通過正式合法手續,將別人孩子自願地代替或作爲自己的孩子 adopt

繼子

5.隨後;跟着follow

賓繼主君。 —— 《周禮·司儀》瑜等率輕銳繼其後。 —— 《資治通鑑》

繼而

6.通「系」。掛,拴縛;繫念tie up; miss

言「以」者,見行遂意也。見繼重在遂。 —— 《公羊傳·宣公元年》何休注

繼念(繫念);繼絆(系絆,束縛牽制);繼纏(系纏,糾纏)

名词

1.子孫後代offspring

有無腸之國無繼子。 —— 《山海經·大荒北經》趙主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 —— 《戰國策》

2.後援backing; reinforcement; backup force

圍之不繼。 ——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Cibaoj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2:2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