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肸 | ||||||||||||||||||||||||||||||||||||||||||||||||||||||||||||
释义 | 肸xī ㄒㄧ 卷三十部共8画 说文解字 卷三 十部 8画 U+80B8 肸 羲乙切 肹 肸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三上反切羲乙切頁碼第68頁,第6字續丁孫 肸響,布也。从十从䏌。 鉉注臣鉉等曰:䏌,振䏌也。 附注鈕樹玉校錄:「《繫傳》作从十,䏌聲。《韻會》作从十、䏌。顧云:《韻會》兼用二徐。」田文炤二徐箋異:「䏌,振䏌也。段氏据《玉篇》改為振肸,謂振動布寫也,則肸从䏌會意為合,小徐直作䏌聲,竊以形聲,與響布之訓轉費句索,不能如合體成誼,以見指撝者了當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五反切希乞反頁碼第192頁,第1行,第2字述 響布也。從十䏌聲。 鍇注臣鍇按:揚雄《甘泉賦》曰:「肸響豊融,懿懿芬芬。」又《都賦》曰:「肸響布冩十者散於四方也。」八者,分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三上反切羲乙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353頁,第3字許惟賢第159頁,第4字 肸蠁, 段注逗。 布也。 段注李善注《上林賦》、《甘泉賦》皆引肸蠁布也。今據正。《上林賦》曰:肸蠁布寫。彪注曰:肸,過也。芬芳之過若蠁之布寫也。《甘泉賦》。薌呹肸以掍批。薌葢同蠁。按《虫部》蠁,知聲蟲也。肸蠁者,葢如知聲之蟲一時雲集。《蜀都賦》翕響義同。《春秋》晉羊舌肸,字叔向。向《釋文》許㒳切。卽蠁字。知肸蠁之語甚古。 从十。䏌聲。 段注羲乙切。十二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近代)朱二肸、蠁雙聲,蟲聲。 肸字的相关索引
肸xī ㄒㄧ 正文・未集下肉部共10画 康熙字典 正文 ・未集下 肉部 10画 U+80B8 肸 肸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未集下 部首:肉部 武英殿刻本: 第2338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976頁,第22字 標點整理本: 第942頁,第19字 音《唐韻》:羲乙切;《集韻》、《韻會》、《正韻》:黑乙切,𡘋欣入聲。 音又,《正韻》:佛肸,大貌。又,人名。 例又,西域名。 例又,人名。公孫肸,鄭大夫。見《左傳・襄三十年〉。又,《前漢・功臣表》:疆圉侯留肸。 音又,《廣韻》、《集韻》、《韻會》𡘋許訖切,音迄。又,《集韻》:顯結切,音𡘐──義𡘋同。 音又,《集韻》:兵媚切,音祕──邑名,在魯。 例通作肹。 卷目:考證・未集下 部首:肉部 愛日堂藏本: 第561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64頁,第37字 《揚雄傳》薌呹肸以棍根兮。 謹照原文棍根改掍根。 注解〔肸〕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下,康熙部首是肉部。 〔肸〕字拼音是x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𰅭。 〔肸〕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xī] ⑴ 〔~蠁〕散布、传播,如“芬腹~~。”⑵ 振动:“芗呹~以掍根兮,声駍隐而历钟。”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肸xī ㄒㄧ 月部共8画左右结构U+80B8CJK 基本汉字 三级汉字 汉语字典 月部 8画 4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EWFH BCJ QOED 78240 无 U+80B8 35113412 撇、横折钩、横、横、撇、捺、横、竖 肹 、 𦙝 、 𦜱 肸字概述〔肸〕字拼音是xī,部首是月,总笔画是8画。 〔肸〕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月、"𰅭"”或“"⺼"、"𰅭"”。 〔肸〕字仓颉码是BCJ,五笔是EWFH,四角号码是78240,郑码是QOED。 〔肸〕字的UNICODE是U+80B8,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952,UTF-32:000080b8,UTF-8:E8 82 B8。 〔肸〕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三级字表中,序号6710。 〔肸〕字异体字是肹、𦙝、𦜱。 肸的意思肸xīㄒㄧ基本解释①〔~蠁〕散布、传播,如“芬腹~~。” ②振动:“芗呹~以掍根兮,声駍隐而历钟。” 肸字的翻译
肸的国语辞典解释肸xìㄒㄧˋ详细解释◎参见“肸肸”、“肸蚃”等条。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肸的两岸词典解释全部bì1xì2 肸1bìㄅㄧˋ详细解释◎古地名。在今山东费县西北。 肸2xìㄒㄧˋ详细解释1.参见【肸肸】。 2.参见【肸蚃】。 3.参见【胇肸】。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肸的字源字形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肸字组词肸饰 肸肸 肸向 肸响 肸蠁 肸蝢 佛肸 侨肸 肸肸 呹肸 振肸 更多… |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