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脽 | ||||||||||||||||||||||||||||||||||||||||||||||||||||||||||||
释义 | 脽shuí ㄕㄨㄟˊ 卷四肉部共12画 说文解字 卷四 肉部 12画 U+813D 脽 示隹切 脽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四下反切示隹切頁碼第130頁,第24字續丁孫 脽𡱂也。从𠕎隹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八反切市隹反頁碼第337頁,第2行,第1字述 尻也。從肉隹聲。 鍇注臣鍇按:《史記》「漢祭后土汾陰脽上」注云:脽者,河之東岸特堆。掘長四五里廣一里餘高十丈餘,汾陰縣在堆之上,后土祠在縣西,汾在脽之北,西流與河合。臣以特堆象此爲名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四下反切示隹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678頁,第3字許惟賢第302頁,第5字 𡱂也。 段注𡱂鍇作尻。非也。《東方朔傳》曰:臣觀其臿齒牙。樹頰胲。吐脣吻。擢頷頤。結股腳。連脽尻。每句二字皆相爲屬別。師古曰:脽,臀也。本《說文》也。渾言則𡱂尻爲一。《尸部》曰:尻,𦞠也。朔傳曰尻益高是也。析言則𡱂統之。尻乃近穢處。今北方俗云溝子是也。連脽尻者,斂足而立之狀。漢《武帝紀》。立后土祠於汾陰脽上。如淳曰:脽者,河之東岸特堆。魏土地記云:河東郡北八十里有汾陰城。北去汾水三里。城西北隅曰脽丘。詳《邑部》鄈下。 从肉。隹聲。 段注示隹切。十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近代)朱三脽與臀之蒸對轉,故誼與臀同。 脽字的相关索引
脽shuí ㄕㄨㄟˊ 正文・未集下肉部共14画 康熙字典 正文 ・未集下 肉部 14画 U+813D 脽 脽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未集下 部首:肉部 武英殿刻本: 第2358頁,第12字 同文書局本: 第985頁,第22字 標點整理本: 第951頁,第25字 音《唐韻》:示隹切;《集韻》、《韻會》、《正韻》:視隹切,𡘋音誰。 音又,《韻會》:一曰地名,祠后土處。 音又,《集韻》:川佳切,音推。又,《五音集韻》:職流切,音周──義𡘋同。 注解〔脽〕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下,康熙部首是肉部。 〔脽〕字拼音是shuí,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隹。 〔脽〕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uí] ⑴ 臀部。《説文•肉部》:“脽,𡱂也。”《廣雅•釋親》:“臀謂之脽。” 尾椎骨。《正字通•肉部》:“脽,𡱂骨也。”《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感于寒,則病人關節禁固,腰脽痛。” 地名。在今山西省万荣县。《漢書•武帝紀》:“立后土祠于汾陰脽上。”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脽shuí ㄕㄨㄟˊ 月部共12画左右结构U+813D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月部 12画 8画 左右结构 EWYG BOG QNI 70215 无 U+813D 351132411121 撇、横折钩、横、横、撇、竖、点、横、横、横、竖、横 脽字概述〔脽〕字拼音是shuí,部首是月,总笔画是12画。 〔脽〕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月、隹”或“"⺼"、隹”。 〔脽〕字仓颉码是BOG,五笔是EWYG,四角号码是70215,郑码是QNI。 〔脽〕字的UNICODE是U+813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3085,UTF-32:0000813d,UTF-8:E8 84 BD。 脽的意思脽shuíㄕㄨㄟˊ基本解释◎臀部。《説文•肉部》:“脽,𡱂也。”《廣雅•釋親》:“臀謂之脽。” 尾椎骨。《正字通•肉部》:“脽,𡱂骨也。”《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感于寒,則病人關節禁固,腰脽痛。” 地名。在今山西省万荣县。《漢書•武帝紀》:“立后土祠于汾陰脽上。” 脽字的翻译
脽的字源字形战国 金文 战国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脽字组词脽丘 脽上 汾脽 汾阴脽 尻脽 更多…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