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腹 | ||||||||||||||||||||||||||||||||||||||||||||||||||||||||||||
释义 | 腹fù ㄈㄨˋ 卷四肉部共13画 说文解字 卷四 肉部 13画 U+8179 腹 方六切 𦞶 腹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四下反切方六切頁碼第130頁,第22字續丁孫 𦞶異體腹 厚也。从𠕎𡕨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八反切方菊反頁碼第337頁,第1行,第1字述 厚也。從肉复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四下反切方六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678頁,第1字許惟賢第302頁,第3字 厚也。 段注腹厚曡韵。此與髮拔也,尾微也一例。謂腹之取名。以其厚大。《釋名》曰:腹,複也。富也。文法同。《釋詁》、《毛傳》皆云:腹,厚也。則是引伸之義。謂凡厚者皆可偁腹。如《小雅》出入腹我,《月令》水澤腹堅是也。 从肉。𡕨聲。 段注方六切。三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近代)朱三腹从复聲,𡕨从畐省,訓厚為畐之借。 白话解释腹,厚实。字形采用“肉(月)”作边旁,采用“复”作声旁。 字形解说甲骨文右上像人挺個大肚子的樣子,左下像「复」。戰國文字左邊像「肉」,右邊像「复」。篆文從肉、复聲。從「肉」,指與人或動物有關;「复」表示音讀。隸書、楷書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腹字的相关索引
腹fù ㄈㄨˋ 正文・未集下肉部共15画 康熙字典 正文 ・未集下 肉部 15画 水 U+8179 腹 腹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未集下 部首:肉部 武英殿刻本: 第2369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990頁,第2字 標點整理本: 第956頁,第14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方六切,音福。 例又,《增韻》:肚也。 例又,凡借以喻物。 例又,遺腹。 例又,腹疾。 例又,衣名。 例又,姓。 例又,人名。 音又,《韻補》叶音必。 注解〔腹〕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下,康熙部首是肉部。 〔腹〕字拼音是fù,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复,五行属水。 〔腹〕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肉,复声。此为后起形声字,初文应即“畐”( fú )字,象人腹部之形。本义是肚子。 〔腹〕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fù] ⑴ 一般指人和脊椎动物躯干的一部分,介于胸和骨盆之间,包括“腹壁”、“腹腔”及内脏(通常称“肚子”)⑵ 喻地区的前部、内部或中部⑶ 厚:“(冬季之月)冰方盛,水泽~坚,命取冰。”⑷ 怀抱:“出入~我。”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腹fù ㄈㄨˋ 月部共13画左右结构U+8179CJK 基本汉字 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 汉语字典 月部 13画 9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水 ETJT BOAE QMKR 78247 5215 2425 U+8179 3511312511354 撇、横折钩、横、横、撇、横、竖、横折、横、横、撇、横撇/横钩、捺 背 𦞶 腹字概述〔腹〕字拼音是fù,部首是月,总笔画是13画。 〔腹〕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月、复”或“"⺼"、复”,五行属水。 〔腹〕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肉,复声。此为后起形声字,初文应即“畐”( fú )字,象人腹部之形。本义是肚子。 〔腹〕字仓颉码是BOAE,五笔是ETJT,四角号码是78247,郑码是QMKR,中文电码是5215,区位码是2425。 〔腹〕字的UNICODE是U+8179,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3145,UTF-32:00008179,UTF-8:E8 85 B9。 〔腹〕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2972,属常用字。 〔腹〕字反义词是背,异体字是𦞶。 腹的笔顺Loading... 腹的意思腹fùㄈㄨˋ基本解释①一般指人和脊椎动物躯干的一部分,介于胸和骨盆之间,包括“腹壁”、“腹腔”及内脏(通常称“肚子”)~部。~膜。~水。~泻。~疾。心~(喻极亲近的人)。~稿。~诽(指口里不说而心里不以为然。亦作“腹非”)。遗~子。 ②喻地区的前部、内部或中部。~地。~背受敌。 ③厚:“(冬季之月)冰方盛,水泽~坚,命取冰。” ④怀抱:“出入~我。” 详细解释名词 1.形声。从肉,复声。此为后起形声字,初文应即“畐”( fú )字,象人腹部之形。本义:肚子。 2.同本义abdomen; stomach; belly。 腹,厚也。 —— 《说文》。按,脐上下两旁也。坤为腹。 —— 《易·说卦传》入于左腹。 —— 《易·明夷》腹者至阴之所居。 —— 《素问·评热病论》自脐以下曰水腹。 —— 《释名》腹饥不得食。 —— 晁错《论贵粟疏》 腹痛(肚子痛);腹肠(肚肠,肚子);腹围(腰带);腹如垂瓠(形容肚皮松瘪难看);腹便便(形容肚子肥满) 3.比喻中央部分 centre。如:腹城(内地的城);腹居郡(位于中心地区的郡县);腹腴(内地富饶之区);腹民(内地的居民) 4.内心heart。 腹诽而心谤。 —— 《汉书·灌夫传》 腹诽(口里不说,心里不以为然);腹记(暗记在心);腹热(内心焦急);腹悲(心里暗悲);腹咏(内心歌咏);腹咒(心中咒骂) 形容词 ◎厚 thick。如:腹坚(谓冰结得既厚且坚) 动词 1.怀抱embrace。 先妣出入操作必腹之。 —— 方苞《王处士墓表》 2.容纳contain。 巴蛇腹象,足觌厥大。 —— 柳宗元《天对》 腹字的翻译
腹的国语辞典解释腹fùㄈㄨˋ详细解释形 ◎厚。 《说文解字•肉部》:“腹,厚也。”《礼记•月令》:“冰方盛,水泽腹坚,命取冰。” 名 1.指动物的胸腔与骨盘之间的部位,俗称为“肚子”。 果腹、捧腹大笑。 2.泛称中心部位。 唐•杜甫〈南池〉诗:“呀然阆城南,枕带巴江腹。” 山腹、瓶腹。 3.比喻内心深处。如:“推心置腹”、“口蜜腹剑”。 4.正面、前面。 《新五代史•卷六二•十国世家•南唐世家》:“吾无水战之具,而使淮兵断正阳浮桥,则我背腹受敌。” 5.姓。如战国时赵国有腹击。 动 ◎怀抱。 《诗经•小雅•蓼莪》:“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腹的两岸词典解释腹fùㄈㄨˋ详细解释1.人和某些动物胸的下面或后面部分。 腹膜、腹泻、空腹。 2.借指人的内心或地域的中心部位。 心腹大患、以小人之心度(ㄉㄨㄛˋ duò∕ㄉㄨㄛˊ duó)君子之腹、腹地。 3.坛子、瓶子等容器中间凸起像肚子的部分。 壶腹、香炉腹。 4.姓。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腹的字源字形春秋 玉书 侯马盟书 楚〔战国〕 简 包山 楚〔战国〕 简 天星观 楚〔战国〕 简 新蔡葛陵 秦 简 睡虎地 秦 简 岳麓书院 汉 简 张家山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腹字的成语口蜜腹剑 大腹便便 腹心之疾 指腹为婚 腹背受敌 满腹经纶 心腹之患 推心置腹 剖腹藏珠 经纶满腹 食不果腹 葬身鱼腹 心腹大患 捧腹大笑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满腹狐疑 空腹高心 鼠腹鸡肠 鞭不及腹 腹背之毛 空腹便便 满腹疑团 令人捧腹 更多… 腹字组词腹开头的词语腹地 腹部 腹泻 腹痛 腹腔 腹膜 腹背受敌 腹稿 腹水 腹肌 腹诽 腹股沟 腹膜炎 腹案 腹谤 腹胞 腹饱万言 腹悲 腹背 腹背夹攻 腹背相亲 腹背之毛 腹便便 更多… 腹结尾的词语心腹 满腹 推心置腹 小腹 剖腹 空腹 果腹 令人捧腹 食不果腹 口腹 捧腹 葬身鱼腹 白腹 半腹 饱腹 抱腹 被中画腹 鞭不及腹 便腹 边腹 边韶腹 边氏腹 敝衣枵腹 更多… 腹中间的词语剖腹产 心腹之患 满腹经纶 大腹便便 遗腹子 口蜜腹剑 指腹为婚 急腹症 胎死腹中 背腹受敌 草腹菜肠 蝉腹龟肠 肠慌腹热 肠荒腹热 车过腹痛 出腹子 大腹贾 大腹痛 顿腹之言 敢布腹心 刮腹湔肠 鼓腹而游 鼓腹含哺 更多… |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