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膠 | ||||||||||||||||||||||||||||||||||||||||||||||||||||||||||||
释义 | 膠jiāo ㄐㄧㄠ 卷四肉部共15画 说文解字 卷四 肉部 15画 U+81A0 膠 古肴切 胶 膠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四下反切古肴切頁碼第133頁,第26字續丁孫 膠昵也。作之以皮。从𠕎翏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八反切加肴反頁碼第346頁,第3行,第2字述 胒也,作之以皮,從肉翏聲。 鍇注臣鍇曰:胒近也黏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四下反切古肴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706頁,第1字許惟賢第314頁,第10字 昵也。 段注《弓人》說膠曰:凡昵之類不能方。注故書昵或作樴。杜子春云:樴讀爲不義不昵之昵。或爲䵑。䵑,黏也。玄謂樴,脂膏䐈敗之䐈。䐈亦黏也。按此經杜作昵,又作䵑。後鄭作䐈。其意則同也。許從杜作昵。《日部》曰:暱,日近也。或作昵。是則昵亦訓黏也。一說此昵也,及《周禮》注不義不昵之昵。三昵字皆當作䵒。 作之㠯皮。 段注《考工記》。鹿膠靑白。馬膠赤白。牛膠火赤。鼠膠黑。魚膠餌。犀膠黃。注云:皆謂煑用其皮。或用角。按皮近肉。故字從肉。 从肉。翏聲。 段注古肴切。古音在三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近代)朱一古人說大話曰膠,乃嘐之假字。 朱二昵也。相親即昵,相昵即膠。《左傳》「不[義]不昵」古作「不宜不䵒」。 錢一昵也。昵,黏也。大言曰膠=嘐。 白话解释胶,黏性强的物质,用兽皮煮制而成。字形采用“肉(月)”作边旁,采用“翏”作声旁。 字形解说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左「肉」右「翏」。篆文從肉、翏(ㄌㄧㄠˊ liáo)聲。從「肉」表示與動物有關;「翏」表示音讀。在六書中屬於形聲。隸書稍有變化,「翏」下的「㐱」形誤變成「尒」。楷書從篆文來。 膠字的相关索引
膠jiāo ㄐㄧㄠ 正文・未集下肉部共17画 康熙字典 正文 ・未集下 肉部 17画 U+81A0 膠 胶 膠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未集下 部首:肉部 武英殿刻本: 第2376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993頁,第8字 標點整理本: 第960頁,第1字 音《唐韻》:古肴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𡘋音交。 例又,《爾雅・釋詁》:膠,固也。〔疏〕膠者,所以固物。 例又,《博雅》:欺也。 例又,戾也。 例又,《廣韻》:太學也。 音又,《集韻》:糾也。 音又,《正韻》:黏泥不通。 例又,膠葛,氣也。 例又,《韻會》:和也。 例又,詐也。揚子《方言》:膠,譎詐也。涼州西南之閒曰膠。 例又,《韻會》:水名。萊州有膠水。 例又,地名。 例又,姓。 音又,《廣韻》:古孝切;《集韻》:居效切,𡘋音敎──義同。 音又,《韻會》、《正韻》𡘋古巧切,音絞──動撓貌。 音又,《集韻》:女巧切,音橈──澩膠,雜亂貌。 音又,乎刀切,音豪──戾也。 音又,《五音集韻》:口交切,音敲──面不平也。 卷目:考證・未集下 部首:肉部 愛日堂藏本: 第567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65頁,第5字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膠必厚施。 謹照原文改施膠必厚。 注解〔膠〕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下,康熙部首是肉部。 〔膠〕字拼音是jiā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翏。 〔膠〕字造字法是形聲。古代「膠」用動物的皮煮制而成,所以從「肉」。 段玉裁說:「皮近肉,故字從肉。」。本义是粘性物質,用動物的皮角或樹脂製成。 〔膠〕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jiāo] ⑴ 黏性物質,有用動物的皮或角等熬成的,亦有植物分泌的和人工合成的⑵ 用橡膠樹的分泌物製成的有彈性的物質⑶ 有黏性像膠的⑷ 粘著,粘合⑸ 姓。如商朝有膠鬲。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膠jiāo ㄐㄧㄠ 月部共15画左右结构U+81A0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胶 月部 15画 11画 左右结构 ENWE BSMH QYOP 77222 无 U+81A0 351154154134333 撇、横折钩、横、横、横折、点、提、横折、点、提、撇、捺、撇、撇、撇 㬵 、 胶 膠字概述〔膠〕字拼音是jiāo,部首是月,总笔画是15画。 〔膠〕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月、翏”或“"⺼"、翏”。 〔膠〕字造字法是形聲。古代「膠」用動物的皮煮制而成,所以從「肉」。 段玉裁說:「皮近肉,故字從肉。」。本义是粘性物質,用動物的皮角或樹脂製成。 〔膠〕字仓颉码是BSMH,五笔是ENWE,四角号码是77222,郑码是QYOP。 〔膠〕字的UNICODE是U+81A0,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3184,UTF-32:000081a0,UTF-8:E8 86 A0。 〔膠〕字异体字是㬵、胶。 膠的笔顺Loading... 膠的意思膠胶jiāoㄐㄧㄠ基本解释①黏性物質,有用動物的皮或角等熬成的,亦有植物分泌的和人工合成的。~質。~原。鰾~。乳~。萬能~。如~似漆。~合板。 ②用橡膠樹的分泌物製成的有彈性的物質。橡~。塑~。~鞋。~皮。~布。 ③有黏性像膠的。~泥。~水。 ④粘著,粘合。~合。~著( zhuó )。~柱鼓瑟。 ⑤姓。如商朝有膠鬲。 详细解释名词 1.形聲。古代「膠」用動物的皮煮制而成,所以從「肉」。 段玉裁說:「皮近肉,故字從肉。」本義:粘性物質,用動物的皮角或樹脂製成。 2.同本義glue; gum。 膠也者,以爲和也。 —— 《考工記·弓人》 膠鰾(用魚鰾煮治而成的膠);膠漆(膠與漆。比喻事物的結合非常緊密;或比喻交情深厚);膠青(膠清。已製成的色質純正的膠質);膠革(用皮革熬成的膠) 3.古代大學之稱,後泛指學校 college。 膠序(殷學名序,周學名膠;後用爲學校的通稱);膠庠(古代學校名,其中膠爲周時大學名,庠爲周時小學名,庠爲商學名) 4.雞鳴聲,泛指禽類鳴聲chirp。 膠膠;膠膠角角;膠膠膊膊 5.橡膠rubber。 6.酸性橡膠,天然橡膠。如:乳膠。 7.合成橡膠,人造橡膠。如:膠輪。 8.在某些方面類似樹膠的物質 gum。 香口膠 9.特指製成膠制的藥物 gelatin。 驢皮膠(阿膠)、虎骨膠、龜板膠、鹿角膠等 10.姓。 膠鬲舉於魚鹽之中。(膠鬲起初是魚鹽販子。西伯(文王)發現了他,舉薦給商紂王。) —— 《孟子·告子下》 形容词 1.牢固firm。 德音孔膠。 —— 《詩·小雅·隰桑》 膠固(牢固) 2.詭辯的sophistry。 膠,詐也。 —— 《方言三》膠,欺也。 —— 《廣雅》牽膠而喻侈。 —— 左思《魏都賦》 膠言(詭辯不合法度的言論) 3.固執 stubborn。 膠固(固執);膠執(固執己見);膠滯(拘泥);膠讓(堅辭) 4.糾纏紛擾的樣子 entangled。 膠加(乖戾,糾纏);膠擾(膠膠擾擾。紛亂;糾結);膠葛(交錯的樣子) 動 1.用膠粘牢;粘住;使不能移動 stick with glue。 膠續(用膠粘接斷絃。後轉指續娶);膠附(膠合。比喻志趣相投);膠致(解送犯人時,檻車四周以木版密封,不能開啓,以防脫逃) 2.船擱淺 be stranded。 膠淺(擱淺);膠溺(擱淺沉溺) 膠字的翻译
膠的国语辞典解释膠胶jiāoㄐㄧㄠ详细解释名 1.可用以黏合器物的稠状液体。多由植物分泌或动物皮、角熬制而成,也有经由人工合成的。某些可供食用。 鹿胶、龟胶、果胶、桃胶、杏胶、发胶、万能胶。 2.橡胶或塑胶的简称。 3.姓。如商朝有胶鬲。 动 ◎黏合。 《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 胶合。 形 1.有黏性的。 胶布、胶纸、胶水。 2.牢固。 《诗经•小雅•隰桑》:“既见君子,德音孔胶。”《墨子•小取》:“所谓内胶外闭,与心毋空乎?内胶而不解也,此乃是而不然者也。”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膠的两岸词典解释膠胶jiāoㄐㄧㄠ详细解释1.有黏性的稠状物质,可用来黏合物体使其固定。通常以化学加工、人工合成、植物分泌,亦可由植物分泌或动物之皮、角熬制而成。 乳胶、发胶、果胶、强力胶。 2.有黏性的。 胶带、胶水、胶纸。 3.黏和。 胶著、胶柱鼓瑟。 4.指橡胶或橡胶制成的。 胶鞋、胶棒、胶木。 5.姓。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膠的字源字形秦 简 睡虎地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膠字的成语鸾胶续断 更多…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