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亦作“蒙箕”。
古时腊月驱逐疫鬼或出丧时所用之神像。脸方而丑,发多而乱,形凶恶。
亦作“蒙箕”。古时腊月驱逐疫鬼或出丧时所用之神像。脸方而丑,发多而乱,形凶恶。
引《荀子·非相》:“仲尼 之状,面如蒙倛。”杨倞 注:“倛,方相也。其首蒙茸然,故曰蒙倛…… 韩侍郎 云:‘四目为方相,两目为倛。’”晋•葛洪 《抱朴子·博喻》:“咎繇 面如蒙箕。”唐•韩愈 《杂说》之三:“其貌有若蒙倛者。”
蒙倛(méng qī ),亦作“蒙箕”。是古时腊月驱逐疫鬼或出丧时所用之神像。“仲尼长,仲尼之状,面如蒙倛。(脸方而丑,发多而乱,形凶恶。)”——《荀子·非相》。
蒙 [ mēng ] 1. 欺骗。 如 蒙骗。蒙哄。蒙事。欺上蒙下。 2. 昏迷,眼发黑。 如 蒙头转向。 3. 胡乱猜测。 如 瞎蒙。 蒙 [ méng ] 1. 没有知识,愚昧。 如 启蒙。发蒙。蒙昧。 2. 遮盖起来。 如 蒙罩。蒙子。蒙蔽。 3. 受。 如 承蒙。蒙难。蒙尘。蒙垢。 4. 形容雨点细小。 如 蒙蒙细雨。 5. 姓。 6. 同“艨”。 蒙 [ měng ] 1. 〔~古族〕a.中国少数民族之一。B.蒙古国的主要民族。 [更多解释]
倛 [ qī ] 1. 古代打鬼驱疫时用的面具。《字彙•人部》:“倛,韓昌黎曰。 如 ‘四目方相,兩目為倛。’”《荀子•非相》:“仲尼之狀,面如蒙倛。”楊倞注:“倛,方相也。”《子華子•大道》:“蒙之以倛首,則見之者,棄之而走。” 2. 同“欺”。欺诈。《集韻•之韻》:“欺,《説文》:‘詐欺也。’或作倛。” 3. 祈雨用的土偶人。《集韻•之韻》:“倛,淮南祈雨土偶人曰倛。” 倛 [ qì ] 1. 〔倛儗〕迟疑不前。《玉篇•人部》:“倛,倛儗,不行。”《類篇•人部》:“倛,倛儗,不前。” [更多解释]
蒙倛的拼音是:méng qī点击 图标播放蒙倛的发音。
蒙倛的意思是:①.亦作“蒙箕”。②.古时腊月驱逐疫鬼或出丧时所用之神像。脸方而丑,发多而乱,形凶恶。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