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薯 |
释义 | 薯shǔ ㄕㄨˇ 正文・申集上艸部共20画 康熙字典 正文 ・申集上 艸部 20画 木 U+85AF 薯 薯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39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62頁,第45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32頁,第46字 音《唐韻》:常恕切──薯蕷。俗藷字。詳藷字註。 注解〔薯〕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薯〕字拼音是shǔ,上中下结构,可拆字为艹、署,五行属木。 〔薯〕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ǔ] ⑴ 〔~莨〕 ➊ 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上有缠绕茎,地下块茎,可用来染棉、麻织品; ➋ 这种植物的果实。⑵ 〔~蓣〕多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块根为圆柱形,可食。通称“山药”。⑶ 〔甘~〕 ➊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蔓匍匐地面。块根可食,亦可制糖和酒精; ➋ 这种植物的块根。均通称“红薯”、“白薯”;亦称“番薯”、“山芋”、“地瓜”、“红苕”。⑷ 〔马铃~〕 ➊ 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块茎可食; ➋ 这种植物的块茎。均亦称“土豆儿”、“山药蛋”、“洋芋”。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薯shǔ ㄕㄨˇ 艹部共16画上中下结构U+85AFCJK 基本汉字 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 汉语字典 艹部 16画 13画 上中下结构 形声字 木 ALFJ TWLA ELBM 44604 5620 4277 U+85AF 1222522112132511 横、竖、竖、竖、横折、竖、竖、横、横、竖、横、撇、竖、横折、横、横 藷 、 𧄔 薯字概述〔薯〕字拼音是shǔ,部首是艹,总笔画是16画。 〔薯〕字是上中下结构,可拆字为“艹、署”,五行属木。 〔薯〕字仓颉码是TWLA,五笔是ALFJ,四角号码是44604,郑码是ELBM,中文电码是5620,区位码是4277。 〔薯〕字的UNICODE是U+85A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4223,UTF-32:000085af,UTF-8:E8 96 AF。 〔薯〕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3321,属常用字。 〔薯〕字异体字是藷、𧄔。 薯的笔顺Loading... 薯的意思薯shǔㄕㄨˇ基本解释①〔~莨〕 ➊ 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上有缠绕茎,地下块茎,可用来染棉、麻织品; ➋ 这种植物的果实。 ②〔~蓣〕多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块根为圆柱形,可食。通称“山药”。 ③〔甘~〕 ➊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蔓匍匐地面。块根可食,亦可制糖和酒精; ➋ 这种植物的块根。均通称“红薯”、“白薯”;亦称“番薯”、“山芋”、“地瓜”、“红苕”。 ④〔马铃~〕 ➊ 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块茎可食; ➋ 这种植物的块茎。均亦称“土豆儿”、“山药蛋”、“洋芋”。 详细解释名词 1.薯类作物的统称potato; yam。 藷藇,署预也。 —— 《广雅》。王念孙曰:“今之山药也。根大,故谓之藷藇景山,其上多藷藇。 —— 《北山经》。藷与藇同。 2.一种草本植物的块茎,这种植物的膨大地下茎,富含淀粉可食。如:白薯;大薯;薯芋(薯蓣);薯粮(以薯为粮) 薯字的翻译
薯的国语辞典解释薯shǔㄕㄨˇ详细解释◎参见“番薯”、“马铃薯”等条。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薯的两岸词典解释薯shǔㄕㄨˇ详细解释◎甘薯、马铃薯、木薯等薯类作物的统称。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薯的字源字形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薯字组词薯莨 薯莨绸 薯药 薯藇 薯蓣 薯芋类蔬菜 薯蔗 薯芋 红薯 马铃薯 白薯 番薯 木薯 大根番薯 豆薯 蕃薯 甘薯 胡薯 烤番薯 凉薯 三家薯 山薯 树薯 蒜脑薯 玉枕薯 朱薯 番薯庆糕 更多…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