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释义

hào ㄏㄠˋ háo ㄏㄠˊ

卷五号部共13画
说文解字

卷五

号部

13画

U+865F

乎刀切

號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上反切乎刀切頁碼151頁,第11

號呼也。从号从虎。

附注段玉裁注:「嗁号聲高,故从号;虎哮聲厲,故从虎。号亦聲。」

卷别卷九反切行高反頁碼386頁,第1行,第1

號呼也。從号虎聲。

鍇注臣鍇按:《詩》曰:「誰之永號。」

卷别卷五上反切乎刀切古音第五部頁碼815頁,第2許惟賢362頁,第6

號嘑也。

段注嘑各本作呼。今正。呼,外息也。與嘑義別。《口部》曰:嘑,號也。此二字互訓之證也。《釋言》曰:號,謼也。《魏風》傳曰:號,呼也。以《說文》律之。謼呼皆假借字。號嘑者,如今云高叫也。引伸爲名號,爲號令。

从号。从虎。

段注嗁号聲高。故从号。虎哮聲厲。故从虎。号亦聲。乎刀切。亦去聲。二部。

此字始見戰國文字,與篆文構形相同,皆從号、從虎。《說文‧号部》:「呼也。从号、从虎。」從号,表示與大聲呼叫相關;從虎,表示「呼號」之聲,猶如老虎之厲聲咆哮,本義為大聲呼喊。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規範字作「号」。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00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399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309頁
4說文校箋第198頁,第6字
5說文考正第189頁,第2字
6說文今釋第675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186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2702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988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20頁,第12字
11標注說文第196頁,第4字
12說文注箋第1560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5083頁【補遺】第16748頁
14通訓定聲第1231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406頁【崇文】第1621頁
16說文句讀第601頁
17說文新證第394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五冊,第52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487頁,第5字

康熙字典原文

唐韻》、《正韻》:胡刀切;《集韻》:乎刀切,𡘋音豪──大呼也。
詩・大雅》:式號式呼。〈小雅〉:載號載呶。〔傳〕號呶,號呼讙呶也。

又,哭也。
易・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周語〉:夫婦哀其夜號也,而取之以逃于褒。

又,雞鳴也。
晉書・律歷志》:雞始三號。

又,《廣韻》:胡到切,音号──名號也。
公羊》〔疏〕:春秋貴賤不嫌同「號」。〔註〕通同號稱也。
白虎通》:《春秋傳》曰:王者受命于王,必擇天下之美號以爲號也。
周禮・春官・大祝》:掌辨六號。〔註〕號謂尊其名,更爲美稱。又,〈夏官・大司馬〉家以號名。〔註〕鄕遂之屬謂之名,家之屬謂之號。又,〈冢人〉詔其號。〔註〕謂諡號。

又,號令也。
易・渙卦》:渙汗其大號。

又,號召也。〈齊語〉:使周游四方,以號召天下之賢土。

又,叶胡溝切。皮日休〈悼賈文〉:臨汨羅之漾漾兮,想懷沙之幽憂;森樛羅以蓊鬰兮,時逬狖以相號。

集韻》本作号,又作唬。

毛氏曰:从口、从丂,丂音考,俗从[⿱口𠀁],非。又作𡘋俗字。

注解

1.揚言有 [多少多少]claim to be

項羽兵四十萬,號百萬。 —— 《史記·高祖本紀》

口喧佛號(大聲唸佛)

2.命令,發令order

發槍之號。 —— 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明詔大號。 —— 清· 龔自珍《病梅館記》

號令

3.召喚;呼喚 call

號召

4.宣稱,稱號declare; name

號之曰有巢氏。 —— 《韓非子·五蠹》號之曰燧人氏。號爲軍機四卿。 —— 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名词

1.名位;名稱;稱謂name

號爲張楚。 —— 《史記·陳涉世家》賜號稱王。 —— 《漢書·李廣蘇建傳》

號位(稱號和爵位;名號);號帶(軍旗。古代大將出徵,旗上繡出主帥姓氏,叫號旗);號名(標誌;稱謂;位號);國號;年號

2.記號;標幟 mark

號記(標記,記號);號箭(用來傳達信號的響箭)

3.別號。名、字以外的稱謂alias

號曰醉翁。 —— 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自號剛峯。 —— 《明史》

號諡(諡號。古代帝王、貴族、大臣等死後將葬,按其生前事蹟給予寓意褒貶的稱號);號簿(猶今登記簿);號屏(雨師的別名)

4.用以識別敵我的口令、暗號 word of command; signal; password

號哨(表達信號的口哨);號炮(軍內用來傳達信息的火炮);號火(用作信號的火光;舊時軍內爲傳信息而舉的火)

5.指編列的次序或等第。亦指編列次序的事物 number

號件(掛過號的函件、電報等)

6.猶種,類。多爲貶義 sort

那號人

7.管樂器號角、號筒、軍號等的簡稱 horn; brass instrument; bugle

號筒;號頭(號角的別稱)

8.用號吹出的表示一定意義的聲音 bugle calls

起牀號,熄燈號

9.商店的代稱shop

找了一家匯票號,是個日昇昌字號,匯了八百兩,寄江南 徐州家裏去。 —— 《老殘遊記》

量词

1.表示人數的單位。如:一百多號人。

2.表示次序,常放在數目字之後。如:三十五號文件,車牌H-10098號。

3.表示一個月裏的日子。如:八月五號。

4.另見 háo。

1.會意。从虎,从號。“號”亦兼表讀音。本義:大聲喊叫。

2.同本義howl; yell

號,呼也。 —— 《爾雅》誰之永號? —— 《詩·魏風·碩鼠》公號慶鄭。 —— 《國語·晉語》號呼而轉徙。 —— 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因大號,一墟皆驚。 —— 唐· 柳宗元《童區寄傳》陰風怒號。 —— 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號泣載道。 —— 《明史》

號噪(呼叫,喧嚷);號躑(號叫跳頓);號佛(高聲唸佛)

3.哭而有言cry

號,痛聲也。 —— 《說文》以哭有言者爲號。 —— 《顏氏家訓·禮》老聃死, 秦失吊之,三號而出。 —— 《莊子·養生主》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飢。 —— 韓愈《進學解》先號咷而後笑。 —— 《易·同人》號呼達旦。 —— 方苞《獄中雜記》

號啕痛(歇後語:哭);號天搭地(大聲哭叫);號天哭地(哭天搶地);號泣(大聲哭泣)

4.動物引聲長鳴,大風發出巨響roar

昆吾之山有獸焉,其音如號, —— 《山海經·中山經》

寒號蟲;號羣(禽獸鳴號以求羣類);號怒(怒號,指風聲疾厲);北風怒號

5.另見 hào。

1.名称、别名。

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别号、帝号、国号、外号。

2.命令。

号令、发号施令。

3.商店。

《老残游记•第三回》:“即到院前大街上找了一家汇票庄,叫个日升昌字号。”

宝号、公司行号、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4.物品的大小等级。

特大号、中号、五号字。

5.标志、标记。

《水浒传•第二四回》:“到第三日晌午前后,你整整齐齐打扮了来,咳嗽为号。”

记号、暗号、问号。

6.排定的次第。

座号、编号、流水号。

7.种、类。

像这号人物还是少惹为妙。

8.量词。计算编定的人物数目的单位。

医生今天已看了三十号病人,还剩下五号。

9.乐团或军队所使用的喇叭。

法国号、军号、伸缩号。

10.军号所吹出的各种规定号音。

起床号、冲锋号。

1.召唤。

《左传•襄公十九年》:“冬,十一月,齐侯围之,见卫在城上,号之,乃下。”

号召全球为环保而努力。

2.发出命令。

《庄子•田子方》:“何不号于国中曰:『无此道而为此服者,其罪死。』”

3.宣称、夸言。

《汉书•卷一•高帝纪上》:“是时,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号称天下第一。

4.称谓、称呼。

《左传•昭公四年》:“未问其名,号之曰牛。”《汉书•卷三一•陈胜项籍传》:“胜乃立为王,号张楚。”

1.呼唤;召唤;命令。

号召、号令三军。

2.发出的命令。

发号施令。

3.古代军队传达命令用的喇叭,后来泛指军队或乐队里所用的西式喇叭。

吹号、号角、军号、小号。

4.用军号吹出的表示特定意义的声音。

起床号、冲锋号、集合号。

5.名称。

国号、年号、中山号军舰。

6.别号。

孙中山名文,号逸仙、少陵野老是杜甫的号。

7.信号;标记。

以点火为号、记号、暗号、句号。

8.号码;排定的次序。

挂号、编上号、对号入座。

9.型号;类别。

五号电池、这号人、这号货不能进。

10.出现某种特殊情况的人员。

病号、伤号。

11.中医指切脉。

号脉。

12.指商店,常用作店名。

本号、宝号、公司行号、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13.画上记号或号码(表示归谁使用或所有)。

号房子、把发放给灾民的棉衣号一号。

14.量词。用于计算编序的人或物。

医生到现在只看了30号病人,还有8号未看、他领到第100号的入场券、第14号货品缺货,要赶快补。

15.姓。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Cibaoj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7 6:31:14